黄圣依:6岁被父母抛弃,11 岁差点患抑郁症,我们都误解她了!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0 17:45 2

摘要:最新一期《是女儿是妈妈2》里,黄圣依讲了自己上初中时的一段经历。

最新一期《是女儿是妈妈2》里,黄圣依讲了自己上初中时的一段经历。

她说,有一次母亲被老师叫到学校,没有听女儿解释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顿“输出”。

女儿当时心都凉了一半,本以为母亲会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在回家的路上,黄圣依一句话也不想与母亲说,而母亲还是在指责她的不对。

在母亲眼中,自己没有考到好成绩,就是有“罪”。

而母亲邓传理听到这件事,首先说自己不记得了。

接着,她又补充说“你那时如果考试不在前10名,那就是有问题!”

黄圣依读的是上海交大附中,从小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为她有一个很强悍的妈。

即使在这样一所名校读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也没有得到过母亲一次当面赞赏。

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母亲这个态度,也不再想从她那里得到安慰。

不知何时起,黄圣依心里就有了两个不同的自我。

一个受到了委屈,另一个就会走出来安慰受伤的自己。

渐渐地,她就习惯了一个人自言自语,也习惯了没有人母亲陪伴的日子。

在节目开始时,黄圣依打开了四十多年前母亲为其制作的成长记录本。

她读到了满满的爱意,但更多的是母亲的骄傲。

她很感激,母亲能保留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

同时,她也感觉到了这份爱的“窒息”,这是很多小孩无法获得的一份沉甸甸的爱。

黄妈妈说起自己女儿,从小上了很多兴趣班,考试成绩也是门门优异。

女儿漂亮又乖巧,这就是很多家长的理想型女儿。

说到这里时,黄妈妈一脸藏不住的自豪与骄傲。

但是,黄圣依却一直觉得这份爱是沉重的,自己也没有因为成绩好而觉得骄傲。

节目组让母女俩各画一张黄圣依成长快乐评分表,为其每个年龄段的快乐值打分。

黄圣依回忆说,自己6岁的时候,母亲就跟着父亲去美国读书了。

幼小的黄圣依跟着老人一起生活,也变得沉默了许多。

后来,她就干脆把母亲给报的那些兴趣班,几乎都给叫停了。

她说,在母亲离开前,自己觉得还挺幸福的,有父母疼。

可是,母亲一离开,自己就像是被遗弃一样。

而母亲回答说,那时就想完成女人一生中应该要做的事,不应该只有家庭,还有自己的梦想。

所以,母亲是在父亲去美国后才走的,也就是说思前想后,还是“抛下”年幼的女儿走了。

黄圣依从那时起,就开始习惯孤独了,一种没有母亲陪伴的孤独。

直到五年后,母亲回来,一切才有了好转。

但是,母亲回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不知道如何与母亲相处。

以至于,母亲强压给她的一切学习任务与人生规划,她都没有反抗。

但是,她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开心。

直到她开始解除表演,也有了考取电影学院的想法,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开始快乐起来了。

就像她的成长日记一样,在她逃离这个家后,母亲的记录也就停止了。

女儿也感觉,母亲的爱也似乎到此为止了。

她画的成长快乐表,是高低起伏的,一切都以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为准线。

只是,当她看到成长记录最后一页时,还是忍不住流泪了。

母亲口口声声说,弄丢的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还完整地躺在成长记录本中。

这是母亲不愿意说出的爱,女儿成长中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她心底都愿意接受。

只是,当时的母女都太像彼此了,没有办法开口说“我爱你!”

当听到黄圣依说出自己的孤独与无助,而当时母亲却没有在意这些,只在是一味地输出沉甸甸的爱。

而那份爱,早就超出了女儿的承受能力。

黄圣依从青春年少开始,就开始用两个自我来彼此安慰,让自己在生命的天平中长到平衡。

如果她没有自我开解的方式,恐怕早就会走了极端。

她告诉母亲,每次与母亲起了争执后,她都找到了拥抱自己的理由与方式。

与自己和解,就是与不在同一个世界的母亲和解。

黄妈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爱真的有些自私,从小就开始伤害着女儿。

黄妈说,以后会尽可能地多理解女儿。

而那声迟到了近三十年的“我爱你”,终于被母女俩说出口。

这是中国式家庭最深情,也是最扎心的一幕。

母爱到底是什么?

不是女儿获奖后的骄傲,也不是得100分后的满足。

应该是女儿快乐成长中,能给这段经历与回忆打多少分。

你想让女儿成为另一个优秀的自己,却错失了与其拥抱的机会。

爱从来都是在母女嘴边的,却慢慢被彼此的误解与伤害,拉到了心底。

请不要让爱再沉默,也不要再自私地用为你好去强加给下一代。

当看到黄圣依在电话那边痛哭,真的为她那段青春岁月而感到遗憾。

如果,她有一个不那么强势的妈妈,母女俩能真诚相对,她的人生也许就被改写了。

不要让我们的心里都留有遗憾。

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与沟通,亲密关系就会成为有温度的力量,不会再伤害彼此。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