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五季第一期上播出,目前观感与第四季中后期一致:无趣、乏味、平淡、不新颖。
《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五季第一期上播出,目前观感与第四季中后期一致:无趣、乏味、平淡、不新颖。
节目第一期播出前,有两期衍生篇,各三十分钟。
第一期上的前四十分钟,与衍生篇内容重叠。
衍生篇已经播放过谁与谁一起乘车来的结果了,而第一期上的前四十分钟竟然是播放艺人选择乘车伙伴的过程。
已经知道结果的事,还要重复播出来。
可怕的是重复内容并没有笑点,观众看着就很无奈,且乏味。
节目第二段就是选人、分房环节。
没有刺头,也就少了人来制造矛盾,那么节目看点自然就很难吸引到人。
(没有矛盾也可以,关键是要有看点,矛盾是制造看点最简单的方法)
第三段(大概十分钟)就是分房结束后,室友们的闲聊。
笑点也不多。
为什么《桃花坞》变得这么没意思了呢?
是不是节目做的季数越多,就越难做?观众就很难满意?
回想起第一季桃花坞,第一期的播出效果其实也一般,好评度很低。
但是第一期有宋丹丹和张翰吵架,上了热搜。
宋丹丹一直问张翰的代表作是什么?
张翰觉得自己拍的作品都是些偶像剧,还不是他心目中的代表作,所以难以启齿,就说自己没有代表作。
“你的代表作是什么?”成为了《桃花坞》很经典的梗。
而且第一季的常驻嘉宾有很少上综艺(但又很大牌)的舒淇、周杰,就自然吸引了一群对他们好奇的观众。
第一季《桃花坞》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志在打造一个小型的桃花源,让每个人能在录制地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同时社交是节目的主题,节目组邀请的嘉宾不限于演艺圈,还有服装品牌设计师、杂志主编、行为艺术家......
观众对数位明星在一起生活的真人秀有期待,而且节目经常有各种活动,形式很新颖,又想要探索明星们如何在陌生的社交圈里自洽.....所以第一季《桃花坞》慢慢引人关注,是一档很成功的新节目。
第二季的《桃花坞》是此IP的巅峰级,无论在关注度和好评率上看,都是最好的。
第二季继续延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主旨,艺人们来参加节目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与人的交往是最和谐、融洽的,没有太明显的孤立别人的小团体,只是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而已。
第三季、第四季开始,相熟的老坞民就开始抱团到孤立别人。
这种表现就在于“我只想和他一组,我不想和你去做什么事......”
这样节目就没法看。
社交圈都成熟了,让新坞民处于劣势,孤立的不只是新坞民,还有新观众。
正义的旧观众也看不下去。
看第一期,觉得《桃花坞》没意思 ,我深度思考为什么?
得出以下原因:
桃花坞是一档有宏观主题,但没有具体目标的节目。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被淡化,可能艺人们只当来旅游,来录综艺而已。
人没有目标,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综艺没有目标,就会很乏力。
每天挣桃花币,又是为什么呢?
看艺人们的互动很无趣,就觉得节目不好看。
是因为《桃花坞》不像浪姐这种节目,节目组会给艺人强制任务。
所以没有框架的节目,他的看点就在于人与人的互动。
艺人没意思,节目就没意思了。
节目组没有了汪苏泷、郭麒麟、李雪琴这类聪明、还会说话的艺人,也没有宋丹丹这类专门找事的强势艺人(褒义),那么节目就很难有内容输出。
宁静是很敢说话的。
但是融于集体后,她不再像花少那样牙尖嘴利,反而多了一些语言艺术。
一片和气,却没有真实想法输出,那么节目就很假。
《桃花坞》忘记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核心,艺人们参加这档综艺就是来刷脸的,不真实、不勤奋、没有才华,节目自然就不好看了。
刚刚播出第一期,说第五季失败为时尚早,但是看完第一期,如果节目后面如没有变化,那么结果就和第四季相同,让观众慢慢离去。
来源:追剧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