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城市邻居》以上海演员陈龙的观察视角,跟随自然爱好者和生物多样性领域专家,用影像记录城市公园中翩跹的飞鸟、暗夜里灵动的小动物、砖石缝隙间倔强生长的苔藓,以及落叶深处隐秘的昆虫王国。
5月20日晚10点,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真实传媒联合制作的全国首档聚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察节目《我的城市邻居》在
东方卫视、看东方APP、看看新闻APP开播,位于长宁的常馨生境花园、新虹桥中心花园和上海动物园登上荧幕。
《我的城市邻居》以上海演员陈龙的观察视角,跟随自然爱好者和生物多样性领域专家,用影像记录城市公园中翩跹的飞鸟、暗夜里灵动的小动物、砖石缝隙间倔强生长的苔藓,以及落叶深处隐秘的昆虫王国。
长宁区较早地开展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复育的探索。
新虹桥中心花园地处上海市虹桥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中心湖水体面积1万平方米,被上海市绿化管理局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园内绿量充足,乔灌木、草坪、地被、水生植物比例合理,蜿蜒的小路将山坡、水溪和湖泊贯联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而这里也是城市中许多生物栖息的家园。目前,新虹桥中心花园鉴定出的陆生物种包括:苔藓植物19种、维管束植物208种、大型真菌9种、昆虫57种、兽类3种、鸟类29种、两栖爬行类2种。
在上海动物园的林地腐殖层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几种独特的昆虫: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虹桥莱甲和大眼宽突苔甲。上海动物园作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虹桥莱甲和大眼宽突苔甲这三个昆虫物种的模式产地,始终精心守护着园内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原生的腐殖层和多样植被得以保留,为这些珍稀昆虫及其他众多生物提供了安稳的家园,持续发挥着保留局地生境的重要生态功能。
近期,上海动物园工程师封婷与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和大城小虫工作室的昆虫专家共同整理了采集自上海的苔甲标本,获得了新的发现:正式报道了雅宽突苔甲(Euconnus dulcis)在上海的新记录分布,并发表了两个发现于上海嘉定区和长宁区的宽突苔甲新物种:异跗宽突苔甲(Euconnus imparitus)和大眼宽突苔甲(Euconnus magnoculus),成果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
金虹苑小区西南角毗邻陆家滨有一处废弃泵站,由于空间隐蔽,内部长期被堆放的杂物占据,且地势低洼,一到下雨天泵站周边道路积水、污水横流。而此处由于缺少人为打扰,常有不少鸟类出没。秉持“全过程参与”的原则,全程吸纳凝聚了居民的智慧与热情,“常馨生境花园”应运而生。在空间布局上兼顾到生物栖息和居民观赏、休闲等多种诉求,通过各方论证,最终建成了拥有首座观鸟台的常馨生境花园。
通过本土植物的培植,“常馨生境花园”还原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这里有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还有构树、乌桕等乔木。孩子们可以沿着小径漫步,观察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状态,了解它们是如何净化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抬头看看树上的果实,认识不同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此外,还有观鸟台可让孩子们观察白头鹎、北红尾鸲等鸟类。
在生境花园建成以来,淞二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深入挖掘社区自治达人、能人,培育以“生境花园”为核心的居民自治队伍,并通过群众领袖、居民自治团队的不断参与,进一步完善花园机制建设。截至目前,花园共培育一支14人核心志愿者队伍,一群有专业、有特长、善治理的社区自治达人。在志愿者们的精心照料下,花园的一草一木总是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长宁,全社会公众参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系统性提升长宁区生态环境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精品城区。
猜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