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段永平:呵呵,其实我不骂。我觉得春晚能有一个节目好看就及格。这么多年了,在这个环境下作这台节目真不容易。
段永平:呵呵,其实我不骂。我觉得春晚能有一个节目好看就及格。这么多年了,在这个环境下作这台节目真不容易。
这句话,让人联想到,
段永平:我记性不好,觉得能记住一句话以上的的就是好书。
两句话,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理解为如果春晚有一个节目好看,就是及格。如果有两个节目好看,就是一台好春晚了。
这包含了段永平的五个思维,
一、这是一种典型的看事物(人)的长处和优点的思维。
比如,
段永平:我最怕的就是,当老板说什么,大家都说“好”,那时公司就危险了。当然,前提是,我认为我们同事很多都在许多方面比我强。如果认为自己是公司里最聪明的人的“老板”,是很难认同我这个观点的。
当老板自己各方面,都是公司的最长处时,那么这个公司就是危险了——此时这个公司,就是一个独夫,相当于单打独斗。
而正因为看人长处和优点——所以,才会觉得同事很多都在许多方面比自己强——这是符合逻辑的,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人的长处比自己长。——此时,就可以用群体中之最长为集体之长、以集体之长代自己之长——从而使集体和自己在竞争中相对对手处于长处和优处——从而在竞争中胜出。
二、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宿思维(长期思维)
事实上,若干年后,节目或者书中的大部分,都被人遗忘。如果能留下一句话,或者留下一个节目在人的脑子中,那一届的春晚或者那本书,就是足够好了。
也即从归宿中、从长期后,去看待一个事物——的好坏。这是得到事物本质的办法。
如果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届春晚,在若干年后,还有一个节目还记得——那已经远远胜过那些什么也记不起来的书和或者那些春晚了。
以上,在这些思维的综合作用下,就得出了有一句话能记住,就是一本好书。有一个节目觉得好,就是一届及格的春晚了。
三、实用思维——或者说以用为本的思维。
因为看事物长处和优点,所以,看到能记住一句话、能有一个好节目,这个东西就是及格了——也即有长处和优处了——应该已经满足使用了、至少能覆盖掉一个短处了!
所有不能应用的东西,慢慢的也就会忘记。
只有那些能应用的东西,才能心情的记住——比如,段永平初中学的平面几何里的条件思维,以及集合思维。——这些能够应用到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就能一直记得。
四、这也一种典型的有所不为的思维
显然,大多数的事物是不值得为的,就像股市里——往往只有那么几支股,才有长期的投资价值。而绝大多数个股——并不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这样才是符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
把这种现象应用到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中——就有了对的事情的判断——就有了选择大于努力。——大多数的事情,它们没有足够大的正确——也即没有足够的好。
五、条件思维
这段话,显然体现了段永平的条件思维——这里就定义了及格和好的标准,及格是找到一个长处或者优点,好就是找到至少二个长处或者优点。
一般来说,二个优点或者长处,往往能互相加成。
也只有这样,只取一个人或者事物的长处或者优点——才能使人才用得过来、用得到——才能使自己的资源配置最为高效。——并且对人或者事物的长处越用越长,使优点越用越优。
如果用了一个人的超过二个的长处和优点——那么往往在集体中,就是用了短处、缺点——而没有用最长处和最优点。
凡事思考事情成立的条件——这就使自己能有备,能及早的发现——也即见事早,而不会轻易的错过机会。
反之,如果思考事情不成立的条件——那么就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杠精和一个不能学习的封闭的人。
言语,首先是思维的结果、其次是动机的结果、再次是利益的结果。
来源:虎妞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