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顽劣的城市孩子放到农村,从一开始的不合群,高傲自大,到最后的痛改前非,既懂得爱人又懂得感恩。
这届的浪姐,越看越觉得眼熟。
突然反应过来,总觉得哪里像早年间芒果台的另外一档真人秀《变形记》。
顽劣的城市孩子放到农村,从一开始的不合群,高傲自大,到最后的痛改前非,既懂得爱人又懂得感恩。
嘭!
是不是对上了?
陈德容从一公疯狂被骂,到最近的温情戏码;
房琪从一开始的狂妄自大,到最后的收敛锋芒埋头苦干;
吴宣仪从一开始只想赢,到最后爱人且适配所有团队。
这剧情,真是翻版的变形记啊!
陈德容作为琼瑶剧时代的 “白月光”,初入《浪姐 2025》时因唱跳能力不足、与队友王蓉爆发冲突,被网友讽刺为 “德容太后”。
一公舞台上,她因舞蹈进度缓慢引发团队矛盾,甚至在二公分组时遭遇 “无人选择” 的尴尬。
但转折点出现在加入吴宣仪团队后,她开始展现截然不同的状态:主动尝试戏腔与说唱融合,训练中积极配合,四公录制时与粉丝暖心互动,笑称 “你们骂我骂轻一点”,彻底扭转了观众印象。
这种从争议到蜕变的轨迹,像不像《变形记》中城市少年从叛逆到理解他人的转变?
旅行博主房琪曾凭借 “金句 + 文艺” 人设走红,但在《浪姐 2025》中因低情商言论彻底翻车。
二公选人时,她以 “精力不够” 为由拒绝叶童,引发 #叶童怼房琪# 热搜。
这一过程如同《变形记》中城市孩子初到农村时的自我中心,而房琪后期在训练室的沉默努力,恰似《变形记》主角在经历挫折后的自我反思。
吴宣仪作为女团出身的姐姐,初舞台便展现强烈胜负欲,甚至在二公选人时因策略性灭灯引发争议。
但随着节目推进,她逐渐从 “只在乎比赛” 转变为团队核心:主动安慰落选的卡琳娜,为陈德容量身设计舞台 part,五公舞台以 “适配所有团队” 的表现登顶第一。
这种转变与《变形记》中农村孩子通过城市生活学会包容异曲同工,正如豆瓣网友所言:“吴宣仪的成长让我看到,真正的蜕变不是消灭棱角,而是学会用棱角保护他人。”
但这,和浪姐的精神还契合吗?
回顾《浪姐》前五季,节目核心始终围绕舞台竞技展开。
第一季宁静、张雨绮以 “姐就是女王” 的霸气点燃全场,第二季那英、容祖儿用专业唱功征服观众,第三季王心凌靠《爱你》掀起回忆杀风暴。
即便是第五季陈丽君的越剧舞台,也以 “专业性” 为核心卖点。
这种 “舞台至上” 的模式,更接近传统选秀的 “竞技逻辑”。
而《浪姐 2025》明显转向《变形记》式的 “人设改造” 逻辑。
节目中,姐姐们的舞台表现退居其次,人际关系、情绪冲突成为核心看点。
例如曹颖因 “情商低” 引发争议,祝绪丹因 “夹子音” 人设遭吐槽,叶童则以 “62 岁高龄挑战唱跳” 的励志形象成为流量密码。
这种转变在剪辑上尤为明显:节目组刻意放大矛盾(如陈德容与王蓉的争执),同时用柔光滤镜包装 “温情时刻”(如曹颖儿子的录音鼓励),形成 “冲突 - 和解” 的爽剧套路。
其实就像网友说的:“浪姐的舞台,容得下笨拙的成长,但是容不下精致的虚伪。”
如果通关秘籍变成了“变形”,那这档曾标榜“重新定义30+女性”的节目,还有什么意义?
来源:上官尉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