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单第2期上:云南小哥爆笑讲述边境往事,清北选手PK看点十足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7-19 05:00 1

摘要:阿水,在新加坡的东北人,讲的是海外职场那些事。台风和节奏似乎都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好笑。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新人是真猛啊。

第2期上表演的9位选手中8位都是新人,唯一一个老选手南瓜还输了。

本期看完,印象最深的云南选手真勇,可能是他的故事太独特了吧。

阿水,在新加坡的东北人,讲的是海外职场那些事。台风和节奏似乎都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好笑。

可能还是文本的问题吧,没什么包袱,有包袱的地方也没抖响。就连嘲讽以前脱口秀的明星,现在的不可说,都没能逗笑人。

看的时候感觉好漫长,最好笑的部分居然是talk的时候模仿刘旸。

真勇,上来一句“我这个口音,打电话很容易赚到钱”给我逗笑了,简单直接。

后面的“月牙楼记”就更好笑了,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拒绝不了这种口音梗。

因为他是少数民族,所以,讲的内容也很新鲜,丰富了脱口秀的话题,蛮好的。金句也不少——

“有人说要派几个物业来保护我们,我们说好的,我们会保护好物业”;“我小学的时候连文化都没有,所以没有文化,只有冲突”;“我出生的地方有多边疆?我老家有块地种着香蕉,这边是香蕉,这边是进口香蕉”;“没事的时候送外卖,需要的时候过去接人质”。

最离谱的一句是:“手机大数据对我有偏见,你们刷到的是境外电信就是诈骗,缅北园区有多危险,而给我推送的新闻标题是还在诈骗吗?这就是下场。”

虽然口音有点难懂,虽然一开始明显很紧张,打了好几个磕巴,但一点不影响效果,我喜欢。

陈艾,风格很特度的一位小姐姐,很癫,但也很深刻。

她的选题也很新,讲的是自己有精神疾病的故事,整个段子听完,有种看了一场奇妙电影的感觉。

虽然她聊的是个有点沉重的话题,但讲得举重若轻,文本也很有趣。

“一旦能控制,我就很难正常选择,而是开始衡量利弊”;“选轻了,不值得来一趟,选重了又走不了”;“来精神疾病医院,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我觉得不正常的是你们,只是你们人多,我懒得计较”;“虽然你们现实中人多,我脑子里人也多”;“原来我不是疯,我是先疯”;“反正早晚都得疯,别错过这个疯口”。

她也不只是在说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这两年,环境好了,大家都疯了,我也没想到一个神 经 病还赶上了好时代”,嘲讽得太狠了姐姐。

但该说不说,她的这段内容确实适合在当下说,怪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的。

最终这段只拿到159票,个人觉得偏低了,但也理解吧,毕竟这个主题还是沉了点。

林简七,讲东北老家的故事,很荒诞,很有画面感。

可能是讲得有点犀利了,有好几句是重新配音,但不影响整体的观感。

印象最深的有两段——

老年人在教堂门口打牌,然后,进去忏悔:三带一出早了。

图书馆有假书壳子,而且可以借阅。

“这个地方是先有的假书,还是先没的文化?”

“仿真书,它都不是书,它是纸壳子。你让老头老太太知道了,来了全给你拿跑。”

“老师问我看没看过红楼梦,我说那打开里面一场空啊。”

之前大家都夸林简七,叨姐对他的预期很高,看完之后感觉没有达到预期,但也已经很好了,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

于渤,讲高考往事,文本写得挺不错的。

“每一个混混都有文凭,每一个打你的人都会三角函数”;“我们当时高中班级直接到班级名字就叫清北班,这和那个衡水中学不一样,人家不叫,但能考上”;“整个班级布置得和那个清华北大主题乐园似的”;“给饮水机取名叫未名湖”……

都是挺形象,挺有趣的包袱,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讲出来不太能逗笑我。

没想到最后于渤居然赢了,可能是我离高考太远了,不能共情了吧。

最不能理解的是,这是金牌战都没人继续挑战,有点怂了。

南瓜,瘦了的南瓜当然要讲自己减肥后的变化,怎么说呢?虽然减肥对于他来说是件好事,至少能健康了。但减肥之后,那种朴实的感觉没有了,憨厚的感觉也没有了,就不怎么讨喜了。

减肥后的变化对于他自己来说肯定是非常欣喜的,但这种情感太私人了,没太能逗笑我。

朱大强,主要讲了几种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现象,比如抽烟,在地铁上叉开腿坐,随地小便等等。

选题上,跟隔壁节目的张慧相似,骂甚至更狠,但文本和表演都比张慧强,更有趣一些。

最有趣的一段就是关于在地铁上劈腿坐的人,她为了提醒对方,踢了他一路,结果,对方以为她对自己有意思,要加微信。

她吐槽:“合得来个啥呀,他自己两个腿都合不来。他自己两条腿已经构成了一种开放式关系了,不是很想加入,我也不喜欢这种随时随地会劈腿的男的。”

后面讲随地小便的部分节奏好像有点掉,可惜,但整体还是蛮好的,不妨碍拿高分。

敦儿,讲自己当老师的经历,其实蛮真实的。

比如,第一天就用不说话震慑学生;比如新老师对知识的掌握只比学生早一天,最烦提前预习的学生之类的。

听她讲,就觉得她是一个自己没什么本事,还挺横,仗着教师身份欺负学生的老师。

可能是叨姐还是希望人民教师都能有一定的水准吧,哪怕她说的只是段子,她自己本身很优秀,但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德不配位,能力不配位的老师,所以感觉有点不适。

果然,虽然气氛组给了满票,但观众真的很难共情老师,最终她只拿到了149票。

谢谢,北大的在读学生挑战清华毕业的老师,一个讲教师视角,一个讲学生视角,真是恰到好处的一场对决。

他开场就抓住了身份的矛盾点,当他说出自己跟观众站在一边,“跟老师犟嘴”的时候,基本上就锁定了胜局。

他很机灵,抓了很多之前于渤的内容,比如“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清北学生到底会干啥”,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

很奇妙,于渤讲自己的高考往事,我没啥感觉;但谢谢说的“衡水网事”就能笑出来,看来也不是高考离我有多远的问题,还是文本和表演的问题。

来源:吃瓜闲人夏小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