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展会、会议、产业活动日益频繁,电视台媒体凭借覆盖广、公信力强的特点,成为区域内活动宣发的核心资源。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展会、会议、产业活动日益频繁,电视台媒体凭借覆盖广、公信力强的特点,成为区域内活动宣发的核心资源。
一、西北地区核心电视台及特色栏目资源
西北地区电视台资源以省级台为核心,覆盖省、市、县多级市场,且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了差异化栏目矩阵,适合不同类型活动(如政府会议、产业展会、民生活动等)的媒体邀约。
1. 陕西省:文化与经济并重
陕西作为西北经济文化中心,媒体资源相对集中,陕西广播电视台(SMG)是核心平台,涵盖卫视、地面频道及专业频道,栏目侧重时政、文化、都市生活:
时政新闻类(适合政府会议、重大展会):
陕西卫视《陕西新闻联播》:全省覆盖最广的时政新闻栏目,聚焦政策解读、重大活动,如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必邀栏目。
新闻综合频道《第一新闻》:民生视角的时政新闻,兼顾重大活动与本地民生关联,适合区域性产业展会(如西安国际汽车工业展)。
都市民生类(适合消费类、民生服务类活动):
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快报》:陕西本地影响力最大的民生新闻栏目,覆盖西安及周边城市,擅长活动现场报道、市民互动,如西安年货展、家居博览会。
文化产业类(适合文旅、非遗类活动):
文旅影视频道《华夏文旅》:聚焦陕西及西北地区文旅资源,适合丝绸之路文旅博览会、非遗展会等活动的深度报道。
2. 甘肃省:聚焦民生与生态
甘肃电视台(GSTV)以地面频道为主力,栏目贴近本地生活,关注生态、农业、民生,适合县域活动、农业展会、生态论坛:
时政综合类:
甘肃卫视《甘肃新闻》:省级时政核心栏目,覆盖全省,适合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省级重大活动。
公共频道《新闻晚高峰》:聚焦省内各地市新闻,适合地市级活动(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民生服务类:
都市频道《都市快报》:覆盖兰州及周边,侧重民生消费、本地活动,如甘肃农业博览会、兰州房车展。
生态农业类:
经济频道《三农天地》:关注甘肃农业、乡村振兴,适合农产品展会(如张掖玉米种子博览会)、生态论坛。
3. 宁夏回族自治区:侧重地域特色与民生
宁夏广播电视台(NXTV)规模适中,栏目突出回族文化、能源产业、民生服务,适合能源展会、民族特色活动:
时政新闻类:
宁夏卫视《宁夏新闻联播》:全区权威时政平台,适合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推介会。
公共频道《直播 60 分》:民生时政融合栏目,覆盖银川及各地市,适合本地消费展会(如宁夏年货节)。
特色产业类:
经济频道《能源周刊》:聚焦宁夏能源(煤电、光伏)产业,适合中国(银川)国际新能源博览会。
文旅频道《这里是宁夏》:展示回族文化与旅游资源,适合宁夏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4. 青海省:聚焦生态、文旅与民族
青海广播电视台(QHTV)栏目紧扣生态保护、藏族文化、高原特色产业,适合生态展会、文旅活动、民族节庆:
时政综合类:
青海卫视《青海新闻联播》:省级核心时政栏目,覆盖全省,适合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
经济生活频道《百姓 1 时间》:民生新闻主力,覆盖西宁及周边,适合本地民生活动(如青海农产品展销会)。
生态文旅类:
都市频道《大美青海》:聚焦青海生态、旅游资源,适合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文化旅游节。
藏语频道《藏语新闻》:服务藏族群众,适合玉树赛马节等民族特色活动。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语种覆盖,兼顾全域与特色
新疆广播电视台(XJTV)是西北地区语种最丰富的媒体,含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频道,栏目覆盖能源、农业、民族文化,适合国际展会、跨境贸易活动:
时政综合类(汉语):
新疆卫视《新疆新闻联播》:全区权威时政平台,适合中国 — 亚欧博览会(乌鲁木齐)、喀什经济特区推介会。
新闻综合频道《今日聚焦》:深度报道新疆发展,适合能源展会(如克拉玛依石油装备展)。
多语种特色类:
维吾尔语频道《维吾尔语新闻联播》、哈萨克语频道《哈萨克语新闻》:覆盖南疆、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适合跨境贸易展会(如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商品博览会)、民族文化活动(如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
民生消费类:
都市消费频道《直播民生》:覆盖乌鲁木齐及各地州,适合本地消费展会(如新疆国际汽车工业展)。
确定邀约渠道:
省级台:通过电视台官网 “联系我们” 获取新闻中心邮箱,或对接当地媒体代理公司(如西安的 “西部传媒”、乌鲁木齐的 “西域传媒”),这类公司与本地电视台合作密切,可提高邀约效率。
地市级栏目:直接联系当地广电局或电视台广告部,部分地市级栏目(如天水电视台、喀什电视台)需通过当地主办方协助邀约。
2. 邀约执行(活动前 2-3 周)
分层邀约,突出本地价值:
核心栏目(如各省《新闻联播》):需主办方(或政府背书单位)出面,通过正式公函 + 电话沟通,强调活动对当地的意义(如 “国家部委领导出席,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并承诺提供独家采访机会(如专访本地政府领导)。
民生 / 行业栏目:通过邮件 + 微信跟进,突出 “活动亮点与观众关联”,如 “展会现场有 100 种本地特色农产品试吃”“能源展将发布西北首个光伏产业白皮书”。
多语种栏目(如新疆维吾尔语频道):需准备双语资料(汉语 + 当地语言),并说明活动对少数民族群体的益处(如 “展会设清真食品专区,助力回族企业增收”)。
确认细节,适配地域特点:
沟通报道形式:明确是 “新闻播报”(15-30 秒)还是 “专题报道”(1-3 分钟),民生栏目可能需要现场互动环节(如陕西《都市快报》常做 “展会现场打卡”)。
协调时间与交通: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如新疆地州到乌鲁木齐需长途交通),需提前确认记者行程,偏远地区活动可提供交通住宿支持(如青海玉树活动,需为西宁记者安排航班)。
3. 现场对接(活动前 1 天 - 活动当天)
设立本地化接待点:
安排熟悉本地情况的工作人员对接,提供 “本地便利包”(含活动手册、当地地图、常用联系方式),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需配备双语翻译(如新疆活动配维吾尔语翻译)。
提前 1 天与记者确认到场时间,告知活动流程中的 “必拍环节”(如开幕式领导致辞、本地企业签约仪式)。
提供素材支持,简化报道难度:
现场设 “媒体工作间”,提供高速 WiFi、电源、打印设备,以及实时文字稿(如领导讲话稿摘要)、关键数据卡片(如 “本地企业参展占比 60%”)。
对无法到场的栏目,提前 1 小时发送现场高清图片 + 简讯(100 字内),方便其快速编发。
4. 后期跟进(活动后 1 周内)
及时反馈与感谢:
活动结束后 24 小时内,向参与报道的栏目发送感谢函(附报道链接 / 视频),并邮寄本地特色伴手礼(如陕西的兵马俑文创、新疆的葡萄干礼盒),强化关系。
统计报道情况:记录各栏目播出时间、时长、内容亮点,形成《媒体报道汇总表》,供主办方复盘。
二次传播,扩大影响:
对未报道但有潜力的栏目,分享活动成果(如 “签约额超预期”),为下次合作铺垫。三、西北地区邀约注意事项
尊重地域与民族文化:新疆、青海等多民族地区,活动素材避免涉及敏感内容(如宗教、民族习俗),邀约少数民族语言栏目时,确保资料翻译准确(可请当地民宗部门协助审核)。适配产业特色:突出活动与当地支柱产业的关联(如甘肃的文旅、宁夏的葡萄酒、新疆的能源),让栏目觉得 “内容与自身定位契合”。预留充足时间:西北地区电视台采编人员相对紧张,且跨区域沟通成本高,需比一线城市提前 1 周启动邀约,避免因时间仓促导致邀约失败。来源:小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