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歌手2025》第十期于7月18日晚如期播出,网络热度再度飙升。
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随着《歌手2025》第十期于7月18日晚如期播出,网络热度再度飙升。
根据欢网和酷云数据显示,节目实时收视双双破1,连续霸榜当晚综艺类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流量收割机”。
“黄丽玲第一名”、“GAI淘汰”、“单依纯气声争议”轮番登上热搜,引爆无数话题讨论。
从情怀回归到实力比拼,从翻盘突围到淘汰争议,这一期堪称是节目开播以来最复杂,也最情绪拉满的一期。
黄丽玲:天生歌姬,王者归来
本期作为补位歌手回归的黄丽玲,用一首《失恋无罪》炸翻全场。
开口即高光,音准稳定得几近“CD级别”,高音穿透力强,低音情绪饱满,连编曲里略显老旧的元素都被她的唱功“修补”得天衣无缝。她不仅仅是重现经典,更是用一种站在高处俯视全局的方式,直接碾压了赛场的紧张气氛。
整个舞台风格大气沉稳,情绪张弛有度,观众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她来就是为了夺冠”的压迫感。
拿下当晚第一,毫无悬念,也无可争议。
艾莉西亚·伊芙琳:视觉与声音的张力并存
她选的是情绪密度极高的《Zombie》,从造型到舞台布置都营造了一种精灵般的梦幻感。
开场吟唱极具画面感,现场观众迅速进入她编织的音符空间。
然而,问题也很明显:演比唱更强,声线单薄无法完全撑住编曲,后段高潮部分明显吃力,差点被乐队“盖掉”。
但她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稳定的舞台表现,加上海外观众的强力支持,最终仍然拿下第二名。
虽有争议,但这就是《歌手》的现实,不是所有排名都由唱功决定。
李佳薇:稳定输出,稳步上升
作为揭榜成功的选手,李佳薇在这期选唱李玟的《想你的365天》,向已故歌坛天后致敬。
开场因紧张略有瑕疵,音色起伏不定,但很快进入状态,后段情绪感染力十足,尤其在副歌部分的高音处理上表现极具张力。
她的演唱没有花哨技巧,却处处体现“稳”字,舞台掌控力一流。
虽然没有带来惊艳的爆点,但整体完成度极高,唱出了真情实感,也唤起了观众对李玟的怀念。
最终排名第三,实至名归。
陈楚生:文艺王者,再次出圈
这次陈楚生选唱门尼的原创作品《红绣花》,并请来原作者亲自参与改编,体现出对音乐人的最大尊重。
整首歌讲述战争背景下的爱情,陈楚生用极具故事感的唱腔,把这首歌的宿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唢呐的加入,把舞台氛围拔高至情绪极致,而他由低吟到高唱的转变,更像是角色的情绪爆发。
不是炫技,而是走心。
他没有刻意“炸场”,却牢牢抓住观众情绪。
这种“艺术性+音乐性”的结合,让他第四名也同样具有说服力。
米奇·盖顿:真诚有余,突破不足
《There You’ll Be》本身传唱度高,但她的诠释平稳中缺乏波澜。
她尝试融入中文歌词,显示出极大的诚意,但整段表演更像是完成任务,缺少个人特色的表达。
技术没有问题,但也没有记忆点,中规中矩的演唱让她显得有些“保守”,即便在高音区也未能爆发出更强的感染力。
最终排名第五,略显惊险,但也拿出了符合她水平的表现水准。
单依纯:争议未平,成绩惨淡
单依纯带来了孙燕姿的经典曲目《开始懂了》,风格回归清淡朴素,编曲没有大改,听感确实比之前更舒服。
问题是,她仍旧在演唱中大量使用气声,前半段像是情绪不到位的“哼唱”,容易让听众产生距离感。
而后半段才真正找回状态,声音清亮、咬字清楚,甚至让人回忆起她初登《好声音》舞台时的模样。
这种表现,使她的舞台分裂感强烈。
尽管争议不断,但她依然凭借粉丝支持与投票优势稳居第六,顺利晋级。
GAI:用尽全力,仍难敌“剧本”
GAI这一期,是彻底放下所有包袱上场的。
他唱的《故湘·风》,是一首融合了长沙方言、传统民乐和现代说唱的作品。
开头便是熟悉的《浏阳河》旋律,随后转入充满画面感的独白与旋律说唱,情感深厚到让人回味起家乡的味道。
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讲述家乡、家人、故土,一字一句都有重量,情绪层层递进,直到爆发。
台下观众感动不已,评审甚至有人落泪。这是他参加节目以来最有深度、最具文化底蕴、最能体现个体价值的一个舞台。
但,这一切都没能改变结果。最终排名第七,惨遭淘汰。
更荒诞的是,他并非唱得不好,而是“规则”让他走人。
因为林志炫冲榜成功,按照“7选3”的规则,他成为“牺牲者”。明明现场观众把他投进前四,专业评审多数也支持他,却敌不过“云端投票”那4.65%的冷冰冰数字。
那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节目早已不是“看谁唱得最好”这么简单。
GAI的心态也让人钦佩。他没有发火,也没有情绪化地抱怨,只是在下场前说了句:“不要在意那些。”
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更说给在场每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
他懂游戏规则,也看透“工具人”的命运。
早在第六期他就想走,唱了被节目组改得面目全非的《黄种人》,愤懑地说“还得苟一期”。
第九期他甚至彻底放飞自我,整个人的积极性都不太高。
但现在,第十期他真心投入,却成了“规则”下的弃子。
为何观众投票无力回天?为何评审意见被边缘化?为何唱得好的不一定留下,而“流量稳定”的永远安全?
“冲榜机制”“云端数据”“临时规则”,像早写好的剧本,一点点把GAI推向“工具人”的结局。
可笑的是,他曾想走,节目不放,他终于想留,节目却送他走。
GAI,成了这个舞台上最大的“工具人”,也成了这个舞台上最让人惋惜的歌者。
最后你对GAI的淘汰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来源:喵喵娱乐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