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微观聚焦到宏观鸟瞰,从实地考察到政策解读,从企业招贤到城市引才,《深圳,我来啦!》已不只是“找工作和企业谈”的媒介,本质上更是搭建了城市与人才深度对话桥梁。
从微观聚焦到宏观鸟瞰,从实地考察到政策解读,从企业招贤到城市引才,《深圳,我来啦!》已不只是“找工作和企业谈”的媒介,本质上更是搭建了城市与人才深度对话桥梁。
又是一年毕业季。
近几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常常成为社会热点。一边是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缺口,另一边则是传统专业与就业环境的供给错位,不少优秀青年人需要历尽艰辛才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机会。如何让城市吸引人才,如何让企业留住人才,如何让人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是摆在人才供需两侧的尖锐问题。
洞察这一时代需求,深圳卫视创新打造全媒体传播产品《深圳,我来啦!》,由“人脉哥”根据大学生专业精心匹配企业,让大学生和深圳实现双向奔赴,在带领大学生深度体验深圳高新企业和城市文化的过程中,精准传递人才政策,全面对接用人和招聘需求,实现城市形象与招才引智的“双效提升”。
据了解,参与节目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百万英才汇南粤”的现场简历投递。他们出身名校、经历丰富、能力超群、表现力出众,甚至有的已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小有名气。从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本科生,从化学专业的博士生到艺术行业的实践者,节目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展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优秀能力,也呈现出他们用奋斗实现梦想的美好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搭建起的桥梁中,来自厦门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曾逸更在实地参观探访大亚湾核电站后,由于出众的表现被这家央企直接录用。深圳“产才融合”的独特魅力在这一刻更加具象化,这也是节目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真切案例。
让参与节目的大学生直接入职央企,《深圳,我来啦!》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从实地体验破题:大学生视角走遍“高新深圳”
城市体验是《深圳,我来啦!》的核心关键词。与常见的体验类节目不同,节目并未走进自然风光或者文化景点,而是以深圳各区为单位,每期一个区、每区一家高新企业,在对产业的考察中关注就业和职场的环境与观感。没有哪种转达比实地考察更有感触,没有哪种讲述比亲身体验更有心得,节目用镜头呈现了大学生“就业考察式旅行”的全貌,让更多青年人跟随节目镜头一同在找工作的道路上“亲身下河知深浅”。
走进“全球500强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AI制药龙头”晶泰科技、“全球领先的移动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表演头部企业”大漠大智控等一系列标杆企业,节目在大学生的脚步与视角引领下,深度探访深圳各区及深汕特别行政区,让“梦企”从梦中走入现实。
而这种体验不仅仅让大学生进行着参与式观察,也侧面展现出深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魅力。从文化维度脱离出来,节目以11期短视频关注工业机器人、基因工程、医药研发、无人机表演、珠宝销售、高清屏幕、核能利用、半导体显示、医疗器械、汽车饰件等领域的企业,洞察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前沿,展现出高新深圳、智慧深圳、制造深圳的开放、包容、活力的城市魅力。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生活。节目不仅走进知名企业,也在积极推介深圳各区文旅资源。从深夜食堂的一碗肠粉到艺术馆中的一张名画,从清新的海滨公园到悠然的露营场地,从欢乐的游乐场到华丽的城市风光……节目展示着深圳各区最有特征的烟火气、生活感,生动解码深圳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展现出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所体现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人才争夺战:对话城市与人才
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如何?办公环境怎么样?薪酬待遇有没有竞争力?职业发展通道是否明确?贴心观察到青年就业者的现实关切,《深圳,我来啦!》邀请大学生作为嘉宾,用亲身体验解答青年人的就业疑虑,搭建起城市、企业、人才的直接对话桥梁,既有针对性地为深圳企业招贤纳士,也普适性地为所有青年人提供职场就业贴士。
在盐田区的华大基因,大学生体验“无电梯日”倡导的运动健康企业文化;在光明区的TCL华星,两位同学走进生产高清屏幕的黄灯厂房,实地体验自动化制造的科技感、高效率;在罗湖区的周六福,嘉宾们了解珠宝如何通过直播带货走入千家万户;在福田区的晶泰科技,一场模拟面试在节目中紧张拉开帷幕……让青年人才沉到企业一线,充分展示企业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福利待遇,节目成为用看得见的条件成为一幅优质的深圳企业“招贤榜”。
除了走进企业,《深圳,我来啦!》还与深圳各区人才局通力协作,为广纳贤才而进行生动的人才与就业政策解读。龙岗区实行梯度免费住宿政策,让来深圳看演唱会的大学生也不必为住宿担忧;南山区提供“人才之家”人才公寓房,节目实地看房考察温暖舒适的住宿条件;福田区联合知名高校打造区级联合育才品牌“至善班”,将在3年内培养100名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宝安区针对不同领域评选高层次人才,设置“凤凰英才岗”,设置每人36-144万元现金奖励……在实地看房、现场对谈、专业解读的体验和对话中,节目让稍显艰深的人才制度文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福利,生动解读深圳在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领导下的“筑巢引凤”实际举措,也为大学生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就业支持。
从微观聚焦到宏观鸟瞰,从实地考察到政策解读,从企业招贤到城市引才,《深圳,我来啦!》已不只是“找工作和企业谈”的媒介,本质上更是搭建了城市与人才深度对话桥梁。在节目的镜头里,深圳的待遇高、环境好、配套全、生活暖等就业优势被一一细数,在毕业季打响了一场关于城市的人才争夺战。
▍深度融合新思路:耦合多元主体,共创破圈传播
凭借创新性和实效性,《深圳,我来啦!》荣获广东省2025年第二季度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并入选2025年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网络专题节目。在这背后,节目充分发挥媒体深度融合思路,从内容制作、播出渠道、宣推运营、资源对接等多个维度耦合多元主体、共创破圈传播。
在内容层面,将单集时长定为15分钟左右,《深圳,我来啦!》首先用中视频的体量降低融媒体节目的进入门槛。向短而生的底层逻辑里,节目进一步提高叙事密度、优化叙事方式,用生动的讲述为广大应届生就业群体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人脉哥”“人脉姐”的讲解以及大学生的体验与提问也全面活化内容语态,为破圈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内容基础,也果然在新媒体平台掀起现象级传播浪潮。
在播出层面,节目打通电视大屏和视频号小屏进行同步播出,首播结束后,完整版节目合集也在今日头条、B站等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更新,通过多维度的渠道更新进一步扩大传播广度。从效果上看,节目前十期平均收视0.073%,排名省级卫视第8位,在一线及新一线发达城市引起广泛关注。各个高校群、学生群内对节目进行热烈讨论,在播出过程中仍陆续有大学生投简历报名参加,充分彰显出节目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就业的能力与实效。
在运营层面,节目深度链接华大集团、TCL华星等深圳科创标杆企业,联动龙岗、光明等深圳各区人才局,采用矩阵式传播思路,在多元平台同步宣推,通过200余个精准传播触点,实现从政策解读、产业洞察到职场文化的立体化传播,形成持续性的传播长尾效应。节目传播量级突破千万+,用户停留时长超行业均值40%,多个衍生短视频在视频号平台转赞上千,数十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深圳同城热搜榜,其中核心爆款短视频《现场高管“考核”来突击,求职学生稳应对!》实现视频号10万+播放量硬核突破,微博话题#来深圳看演唱会也能享受免费住宿了 冲上深圳同城热搜前3……亮眼的传播数据恰恰来自节目合纵连横的二次传播思路,其传递的是一份份真实有效的就业机会,更是节目为广大毕业生就业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初心。
在思路层面,《深圳,我来啦!》调动了地方人社局、人才局、知名高新企业、在校大学生等多元群体,实现了需求的相互匹配与耦合,以大众传媒的力量为现实工作生活提供帮助,让内容发挥出服务的效力。这正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做好内容渠道主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传媒作为“媒介”的桥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把一档全媒体传播产品做成年轻人想转发、企业想合作、政府想推广的样子,《深圳,我来啦!》把优秀的人才匹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在“比内容多想一步”的服务思路里实现有益的社会价值。可以说,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多元需求的深度链接,节目实现了发挥人才能力、呈现城市精彩、服务发展大局的三重价值创新。
来源:李老占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