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档爆火的脱口秀节目都没有李诞,原因何在?Deepseek如是说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7-20 15:55 1

摘要:曾经,是《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的铁粉,每季每期都追。对于李诞这个有点痞、有点丧,嘴里嚷着“人间不值得””,实则深具才华又拼命努力,并因此攀上行业巅峰的男人一直敬佩有加。

曾经,是《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的铁粉,每季每期都追。对于李诞这个有点痞、有点丧,嘴里嚷着“人间不值得””,实则深具才华又拼命努力,并因此攀上行业巅峰的男人一直敬佩有加。

所以,去年暑假爆火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一季,欢乐了我整个假期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一个大问号,怎么没有李诞?

今年,这两档节目的第二季先后开播,依然犀利好看,我也照旧一期不落地追,从中汲取着幽默元素和多元化思维,但脑海里的问号进一步加大,怎么又没有李诞?

没办法追问李诞本人,只好求助于DeepSeek,下面是Deepseek给出的答案:

李诞退出脱口秀行业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行业环境、个人选择、职业转型以及舆论压力等。以下从几个关键维度分析其离开的原因:

1. 行业风波与连带责任

2023年行业震荡:笑果文化旗下演员House在表演中因不当言论引发重大舆论危机,公司被立案调查,线下演出全面暂停。

作为笑果文化的内容总监和股东(持股4.58%),李诞虽未直接涉事,但需承担管理连带责任,其公众形象和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冲击。

该事件后,李诞在主流媒体和综艺中的曝光受阻。例如,2024年两档热门脱口秀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开播时,他明确表示“不参与”,直言“上节目仍有阻碍。”

2. 职业转型:从舞台到直播
签约MCN进军直播:2024年,李诞签约杨天真旗下公司“壹枝花”,将重心转向小红书直播带货。其直播间“诞的小卖部”以“情感读信+松弛卖货”为特色,场均观看超20万,近30天场均销售额约50万-80万元,稳居平台买手榜前

3.差异化人设打造
“电子男闺蜜”定位:通过念粉丝来信(内容多涉及情感纠葛、职场困境),以幽默化解敏感话题,如建议“多角恋用户注意安全”,提供情绪价值而非道德评判。
反套路带货:摒弃叫卖式直播,强调“全自动购物”(如“弹幕互相卖卖”),商品选择贴合个人标签(内蒙古牛肉干、书籍、酒类)。
商业逻辑转变:直播收入稳定且规避了脱口秀的内容审查风险,同时通过切片视频二次传播扩大IP影响力。

4. 对脱口秀的热情消退与创作倦怠

李诞公开表态“不想再做”,多次强调已脱离脱口秀核心圈,帮徐志胜、呼兰改稿“纯属友情”,并称“两档节目很精彩,我就不一起精彩了”。

行业贡献已达瓶颈。他在笑果文化期间身兼编剧、策划、演员、商务等多职,自述“该干不该干的活全干了。”而脱口秀行业面临人才青黄不接、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创新压力巨大。

个人兴趣转移:转向播客、读书专栏(如《靠谱讲书》)及文学创作,更注重私域表达,称直播读信“让散掉的心重新稳当”。

5. 个人形象争议与公众压力
广告文案争议:2021年内衣广告文案“让女性躺赢职场”被批性别歧视,罚款87万元。

私生活争议:包括疑似出轨、前妻黑尾酱横幅事件,虽经澄清仍损伤公众信任。

“丧文化”人设的反噬:早期“人间不值得”的颓废哲学吸引年轻群体,但伴随商业成功,其“佛系”形象被质疑虚伪,舆论从共情转向审视。

6. 经济自由后的生活重构
李诞凭借早期脱口秀积累的财富(身家曾超6000万,掌控9家公司)及直播收入,已实现经济自由。

近年被拍到的生活状态高度“去明星化”:上海街头喝咖啡、公园逗小孩遛狗,被戏称“35岁活成50岁大叔”。

与笑果逐步切割:2022年卸任笑果董事,2024年退股流程进行中,职业身份认证改为“作家、编剧”,彻底脱离“脱口秀演员”标签。

结语:主动退场与赛道转换

李诞的离开既是行业震荡下的被动调整,也是个人边界的主动探索。脱口秀于他,如同他在《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中所言:“当交易成本过高时,就该离开。”

而直播间与文学创作成为其表达欲的新出口——用荒诞解构生活难题,用松弛对抗职业倦怠。这种转型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折射出公众人物在舆论场中的生存策略:“当舞台灯光熄灭,有人离场,是为了在另一片喧嚣中重新点亮自己。”

说明:感谢Deepseek解我心头困惑,上述内容如存在Deepseek幻觉,建议继续查找Deepseek澄清。

来源:广秀的情感聊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