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专业演员,郝蕾的业务能力是众所周知、有口皆碑的。因此,当她在《无限超越班》上,从犀利点评到亲身示范,从说出道理到做出榜样,不但能够信服加盟节目的新秀演员,还能说服一众等着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演员郝蕾被请上综艺节目的导师座椅,并不奇怪。原因很简单,因为专业。
作为专业演员,郝蕾的业务能力是众所周知、有口皆碑的。因此,当她在《无限超越班》上,从犀利点评到亲身示范,从说出道理到做出榜样,不但能够信服加盟节目的新秀演员,还能说服一众等着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但当她最近出现在一档音乐综艺节目《让我来唱》并担任评委时,其“身份”问题最终发酵。一时间,在网络与坊间,引发了巨大的议论。
也许,当人们刷到《让我来唱》的频道,看到演员郝蕾坐在一群专业歌手间“高谈阔论”,都会感到诧异:为什么一档音乐综艺却邀请一个演员来担任评委?
但真正把她抛向“风口浪尖”的,是当她对一位歌手做出舞台表现力强、台风不错的评价并给出高分后,歌手组合水木年华发出了质疑:以表演的角度来点评音乐,不够专业。
这番话看似不激烈,却如打在“蛇的七寸处”,直击本质问题。
能说会道的郝蕾当然不甘示弱,立即予以回怼:“台上就不要表演?”
于是,吐槽和支持各成一家,热搜成型,热议形成。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习惯、方式、倾向都会被裹挟而发生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美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概念并不会随之改变。
郝蕾说得当然没错,在一个歌唱舞台上,的确需要表演。比如,在芒果台热播的品牌音综《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唱演”舞台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类目被姐姐和哥哥们重复启用。
因此,在当下的音乐市场,光听不演很难成就一个完整的舞台,甚至,会出现“演出圈”的舞台,比如,前段时间引发大众热议的戴眼镜的张靓颖与她的演唱《九万字》。
但问题在于,唱和演谁是主体,孰本孰末?
在当下的华语流行乐坛,小到音乐综艺,大到演艺生态,似乎颇有唱与演“本末倒置”的倾向。
流量歌手的大量涌现,华语流行歌曲质量的大幅下滑,网红音乐的泛滥,似乎都是过于注重演的成分的结果。
唱歌,首先是对人们听觉审美的开发,所以,理所应当声音特质要大过与形体特点才会真正引发大众的共鸣。
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演的成分少一点,甚至不去演,又有何妨。比如习惯安静唱歌的陈楚生,刚出道时的单依纯,以及那个忧伤的毛不易。
毕竟,在这个年代,我们当中的“演员”实在太多了。
来源:最快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