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在热播的两档脱口秀节目中,女选手讨论的议题更加多元和深入,对男性的批评与“怨念”也同时升级。国产影视剧和综艺是先于现实实现了性别平等的领域,甚至是更多贯彻了“女性主体感”的世界。影视作品需要更多在虚实之间编织戏剧的才华,而脱口秀需要的是洞察力和敢于放言的勇气。女性脱口秀的放言,带来了欢欣雀跃和肯定(如下文),但也一定会引发沮丧、不快和“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抵触感。 比如说,步惊云的表演就引发了这样的声音:封建“贞操”观在中国大地上早已是过丘之水,她是自树靶子再自己打倒。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文艺创作会因此而走向公允平衡,人类文明会因此而螺旋式进化。摘要:今年正在热播的两档脱口秀节目中,女选手讨论的议题更加多元和深入,对男性的批评与“怨念”也同时升级。国产影视剧和综艺是先于现实实现了性别平等的领域,甚至是更多贯彻了“女性主体感”的世界。影视作品需要更多在虚实之间编织戏剧的才华,而脱口秀需要的是洞察力和敢于放言的
脱口秀领域有一句著名的slogan——“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脱口秀是人人都能付诸实践的、最小单位的现实主义创作。
近年来,无论是电影银幕还是电视荧屏,女性题材俨然已成为“流量密码”。然而,随之而来的题材同质化,让大量披着“大女主”外衣的剧集泛滥成灾。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女性创作亟需更多新故事、新视角和新思考,而这恰恰是近期热播的两档脱口秀节目带来的最大惊喜。
如果说曾经的思文、杨笠、李雪琴是“一枝独秀”,去年的脱口秀女演员是在争取“上桌吃饭”的权利。
那么到了今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 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和《喜剧之王单口季 第二季》(以下简称《喜单2》)中,初赛阶段女演员平均占比近40%,爆梗持续出圈,让节目真正有了性别平等的意味。
她们或以个体的生命经验为创作切口,或展现对生活日常和公共话题的独特思考,各自鲜活,各有精彩。
正如《脱友2》中李宇春为全体女演员献唱的那首《冬泳》——“这河水刺骨地痛,可我必须跳入水中,才不重复她的痛。”
尽管当前的性别舆论环境矛盾丛生,但女选手们依然选择勇敢地“跳入水中”——这也是所有女性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她”故事
文艺创作有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句话在脱口秀领域同样适用。
今年脱口秀节目中率先破圈的,正是那些以真实生命经验打动观众的女选手。她们是当代女性生存现状的鲜活样本,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一部浓缩的女性成长简史。
来自山东临沂的房主任,从被动接受命运安排,到主动挣脱陈旧婚姻的枷锁,五十岁的她通过脱口秀重启人生。她的经历既折射出传统女性普遍面临的困境,又传递出超越年龄界限的生命勇气。
节目播出后,房主任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后续各种采访中,她的故事就像逐渐扩大的拼图,其丰富深刻的程度并不亚于一部电影。
房主任在《三联生活周刊》采访中的自述
如果说房主任的故事是脱口秀版本的《出走的决心》,那小帕的故事则可以概括为“一个女孩要走多少路,才能成长为大人。”
舞台上,小帕以幽默辛辣的方式讲述了父亲的六次婚姻,但作为观众并不难想象,在这背后隐藏着荒诞曲折的成长历程;以及要从一个环境闭塞、文化氛围保守的地方,走到脱口秀的舞台上,要具备怎样的勇气与努力。
社交媒体上,网友常用“地狱笑话”来形容小帕的段子,而这份黑色幽默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曾真实地生活在地狱般的环境中。
房主任和小帕所代表着是一种“新与旧的告别”,王小利则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女性生活范式。
45岁、未婚、独身无孩……这样的一名女性,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生活的?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背离了那条名为“大多数”的人生轨道?
很多影视作品在塑造大龄单身女性形象时,往往陷入刻板化的窠臼——要么是叱咤职场的“冰山女强人”,要么是郁郁寡欢的“剩女”。
但王小利用她的表演告诉我们,中年未婚并非一定要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证明自我价值,也可以坦然享受这种看似“一事无成”的人生;女性的幸福源泉也未必要从职场和婚姻中二选一,也可以是逛公园这样的小事。
就像王小利在段子中说得那样,“没有人知道45岁还没结婚的人该怎么样,那我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拒绝被定义、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不该是“女强人”“大女主”的特权,它可以是每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宣言。
“她”视角
去年《喜单》的舞台上,杨笠在决赛阶段时谈到“每一个人的创作都是由她的生活经验构成的”,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视角"的重要性。
女性脱口秀演员数量的显著增加,为两档节目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女性视角的多元化呈现。一些以往鲜少被讨论的话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那些已被讨论过的话题也获得了全新的解读角度。
去年的《脱友1》中,选手菜菜凭借“月经段子”大范围出圈,那时候的她还是节目中唯一谈论这个话题的女演员。
到了今年,许多女演员不再回避这一自然生理现象,她们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窘迫与苦恼,也真诚地给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表达不仅是在普及生理常识,也是在打破根深蒂固的“性别羞耻”。
关于“羞耻”的体验,每个人深浅不一。当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升维,生理之事终会脱敏,不再值得大说特说,用以表达一种反抗的姿态。
除了月经话题,近年来频频登上热搜的女装设计问题也成为女演员们的创作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喜单2》初赛阶段击败付航的“最强新人”嘻哈,她用亲身经历犀利吐槽了空姐穿丝袜这一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的着装要求。
另一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女选手开始关注公共议题。
山河探讨了公厕卫生问题,张慧、朱大强则分别在两档节目中讨论了公共场所的二手烟问题。她们所表达的这些在公共生活中感受到的不适与困扰,是许多女性共同经历过却缺乏表达渠道的切身感受。这些议题并非无足轻重,只是过去鲜少被认真讨论。
就连童年经典动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在女选手的重新解读下有了全然不同的意味。小时候以为的幸福家庭生活,换个角度看可能是恐怖片。
借用鲁豫在点评环节种的一句发言,“女性的数量占了人类的一半,所以女性的视角就是人类的视角。”
无论是设计欠妥的女装、空姐的丝袜,还是童年动画中落后的性别意识,那些长期被视作理所当然的规范、现象、表述,暗含着性别结构的不平等。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今天,这些话题需要、也正在通过这种脱口秀这样的公共表达获得应有的审视与反思。
近年多部国产剧集,都是因为缺乏这种反思陷入“厌女”争议,继而口碑翻车。这也再次印证着,在当下的文艺创作中,引入真实的女性视角已成为创作者的必修课。
“她”思考
女性故事因真实而动人,女性视角因独特而重要,而女性思考则因颠覆而可贵。
《脱友2》首期节目里,来自四川的王大刀,以“猎豹”风格为女性表达撕开了一道口子。不管是开场后主动和男观众对视的姿态,还是讲述自己谈恋爱期间“粗俗”举动吓退男友的段子,都展现出强烈的“反男凝”意识。
她敏锐捕捉到的“我觉得我在很多时刻,都需要做一个意见和情绪都不强烈的人”,正是大多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共同遭遇的隐形规训。而真正的改变,往往始于这种觉察。
去年以文本深度见长的哲学硕士大国手,今年带来了她对女性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思考。打着觉醒旗号的“反恋爱脑”,是否正在成为女性的新型枷锁?当下受追捧的“人间清醒”人设,又是否只是另一种徒有其表的跟风?
“旧的规训还没打破,新的规训已经建立了。我都不是跟不上时代,我就是跟不上规训。”
结合当下的影视创作风向,这种思考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口号式的独立宣言已经太多,而真实的女性困境却被呈现得太少。
去年还是解放枷锁的进步之举,对传统实现了解构。今年已经成了打着解放旗号的新的规训,对解构实现了解构。解构的尽头在哪里?什么时候建构?谁来建构?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脱口秀舞台上的“老将”步惊云,通过自己当老板的经历,反思了职场上的性骚扰,“职场性骚扰是不分男女的,老板就应该谨言慎行……在对方眼中,你只要是上位者,开过分的玩笑,那就叫骚扰。”
2022年的口碑黑马现偶剧《我可能遇到了救星》中,男主陆昭西(曾舜晞 饰)也有过一段类似的台词,播出时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最新一期节目中,步惊云的表演再次出圈。她从女性欲望谈起,以幽默的角度批判了陈腐的贞操观念,最后为现实中被造黄谣的女性发声。整场演出层层递进,赢得了领笑员的全员爆灯,并拿下全场最高分。
这场表演值得说道的地方有很多,但其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和现实的“互文”——贞操观对女性的压迫真实存在,而这段表演传递出的反抗力量同样真实,这种力量完全可能改变部分观众的认知,从而减轻压迫。
脱口秀作为对现实生活反馈最即时的娱乐形式,理应承载这样的社会功能。
当更多女性敢于在舞台上呈现真实的生存境遇与思考,女性表达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届时,各类女性题材创作也将获得更为丰沃的生长土壤。
【文/王盼】
来源:影视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