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岁的盛阳,在舞台之上,捏紧了话筒,默默低头——蔡国庆那仅仅4分钟的犀利点评,便使这场选秀成为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19岁的盛阳,在舞台之上,捏紧了话筒,默默低头——蔡国庆那仅仅4分钟的犀利点评,便使这场选秀成为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一句“你的自信是盛气凌人”,直接点燃了激烈的争议:有的人高兴地叫好“早就该骂醒那膨胀的流量泡沫”,与此同时也有人愤怒地怒斥“这种倚老卖老、带着爹味的审判行为”。
在《让我来唱》晋级赛上,盛阳表演完之后,反复地强调,“我仅仅只有19岁”,妄图借着年龄去证明自身所具备的潜力。
蔡国庆却毫不留情:“年龄不是免罪金牌,舞台只认实力!
他直指出这个问题:将麦克风拉远以炫耀高音,这属于投机行为;在抒情段落中缺乏情感,是如同机械一般完成的;甚至更为犀利地点明“不跟别人比”背后所隐藏着的那种逃避心态。
乐评人认为这是稀缺的专业点评,戳破流量时代的浮躁泡沫。
年轻观众,痛批这是资历霸凌,用“为你好”这样的方式,打压了个性表达。
这场冲突,本质上就是两种价值观念在相互碰撞:年长的那一代一直秉持着“严师才能出高徒”的这种信念;年轻的一代则清楚地表达出对“以尊严的方式进行交流”的那种向往和追求。
当“实力至上”与“个性宣言”相遇之时,谁的标准更为合理呢?
观众既渴望真实犀利的评委,又难以承受赤裸的批评。
就像医生做手术能够治病,但是没有人会喜欢被实施开刀这样的行为——专业点评的尺度究竟该如何去把握呢?
当“蔡国庆怼哭盛阳”这个热搜一直霸占着榜单之时,节目收视率快速地上升——这到底是给音乐行业敲响的一记警示呢?还是经由精心谋划的流量之搏呢?
或许答案就在你我每一次的转发与争论中,
来源:热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