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正在热播,陈楚生巧用《行走的鱼》预热《披荆斩棘5》?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7-27 22:31 1

摘要:看《歌手2025》到了淘汰赛白热化阶段,我真是捏把汗。其他选手都在放大招,新歌、改编、超高音轮番轰炸,生怕不够抓眼球。就在这节骨眼上,陈楚生的选择让我,估计也让不少观众愣了一下,他竟然选了《行走的鱼》?一首他去年在《披荆斩棘3》就唱火过的歌?

#热点观察家#看《歌手2025》到了淘汰赛白热化阶段,我真是捏把汗。其他选手都在放大招,新歌、改编、超高音轮番轰炸,生怕不够抓眼球。就在这节骨眼上,陈楚生的选择让我,估计也让不少观众愣了一下,他竟然选了《行走的鱼》?一首他去年在《披荆斩棘3》就唱火过的歌?

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生哥,你这步棋走得也太稳了点吧?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旧曲”,真的能在这么关键的淘汰赛里行得通吗?不会被吐槽“没新意”、“吃老本”吧?

疑问刚冒头,我就想明白了,这哪是保守?分明就是顶级棋手,只下必要且精确的棋。

想想看,其他歌手为了准备新舞台,选曲、编曲、排练、磨合,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压力山大。陈楚生呢?《行走的鱼》的旋律、情感,早已融入骨血。他不是第一次唱这首歌,在演唱会上抱着吉他低吟浅唱过,在《披哥》的舞台上引发过强烈共鸣。他对这首歌的掌控力已达炉火纯青。此刻再唱,省去了探索新作品的风险和时间成本,几乎是“轻装上阵”,把力气和脑细胞,都攒着留到最后的决战时刻。这不叫“躺平”,这叫精准布局、高效策略!看到他在台上那份由内外的松弛和笃定,我明白了,他心中那杆秤,稳得很。

当然,这选择远不仅仅是战术考量那么简单。

对我来说,《行走的鱼》不是一首“旧歌”,更像是陈楚生音乐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坐标。从演唱会的深情独唱,到《披哥》舞台上引发群体共鸣的版本,每一次演绎,这首歌都在沉淀和生长。对他来说,这首歌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比赛输赢的范畴。它像一面旗帜,竖在那里,代表着他音乐中始终不渝的某种核心,那种深沉的诉说感,那份独有的倔强和人文关怀。淘汰关头再次选择它,更像是对自己音乐信念的一次郑重宣告。他唱的不是旋律,是他自己。那种真诚的力量,比任何炫技都更能直抵人心。

更巧妙的是,这个时间点选择旧曲重唱,背后似乎还有一层不言而明的“默契”。

大家发现没?《歌手2025》这边陈楚生唱响《行走的鱼》,那边《披荆斩棘5》紧接着就要开播了。这时间卡得多准。回想去年,《披哥3》能有那么高的讨论度和口碑,陈楚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举足轻重。这次在《歌手》舞台重唱经典,无论有意无意,都像是一次绝佳的预热和联动。这既是对《行走的鱼》本身生命力的延伸,无形中也架起了一座连接两大音综观众的桥梁。你看,当格瑞丝返场失误、胡海泉等实力唱将攻擂失利,舞台意外不断吸走流量时,陈楚生这个看似“安全”的选择,反而稳稳出圈,成了喧嚣舞台上一股清流,连带着原唱汪苏泷的名字也跟着重新翻热。这“话题效应”玩得高级,润物无声。

所以,回到开头的疑问:陈楚生还能争冠吗?

有人可能会说,他缺少那种一嗓子“掀翻天灵盖”的瞬间爆发力。但你看他一路走到总决赛,靠的是什么?是对舞台的深刻理解,是对音乐表达的极度自信。当别人在炫技的海洋里起伏,或者在翻车的边缘紧张试探时,他用一首沉淀已久的歌曲,展现了另一种突围路径:以静制动,以情动人,四两拨千斤。这背后,哪里是什么畏畏缩缩的怯懦?完全是洞悉当下观众审美(可能都有些疲倦于纯技巧轰炸)之后,量身定制的一套策略算法,如何在资源消耗与效果呈现间找到最优雅的平衡点?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精准打出差异化?

总决赛的灯光即将亮起,答案马上揭晓。但我此刻想说的是,无论冠军最终花落谁家,《歌手2025》的舞台,因为陈楚生用一曲《行走的鱼》诠释出的这份冷静与坚持,而显得格外有分量。

当大家都在拼尽全力嘶吼,争夺所谓的“爆点”时,那个愿意沉下心来,唱一首入心入肺旧歌的人,或许恰恰为我们撕开了一道缝隙,看到了“歌手”这个称谓背后更深厚的东西,不仅仅是声音的竞技者,更是情感的把控者、音乐生命的诠释者。舞台中央那束光,可能并非只照耀唱得最高音的人,同样会眷顾唱进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位。 陈楚生这步棋,下得着实高明,也下到了我们心里。

来源:综艺秀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