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首期预告|34岁文学素人凭《泥潭》斩获大奖,一场关于素人作家的精神突围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7-31 01:08 1

摘要:7月31日,由央广云听×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深度人文访谈栏目《言外》,将用首期对话撕开这个时代的集体困惑。总台主持人高莉,将与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得主刘楚昕围坐畅谈,聆听他关于热爱与生存的坦诚对谈,撕开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你是否也有一个“没说出口的热爱”?

想辞职写诗却怕饿死,想全职画画又不敢冒险,在“生存”与“理想”的夹缝里,我们究竟该如何自处?

7月31日,由央广云听×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深度人文访谈栏目《言外》,将用首期对话撕开这个时代的集体困惑。总台主持人高莉,将与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得主刘楚昕围坐畅谈,聆听他关于热爱与生存的坦诚对谈,撕开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节目预告片)

从“抽屉文学”到文坛大奖,他让“非功利热爱”照进现实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34岁、首部长篇小说、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大奖——刘楚昕的标签里藏着太多反差。这个拿着985博士学位的学者,在学术报告与小说草稿间切换了十余年,投稿箱里躺着N+退稿通知,虽屡屡碰壁,他却从未停笔,并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反复打磨、构思新篇。十年间,50万字的初稿被反复推翻重写,最终淬炼出13万字的《泥潭》。

直到今年,这位“从未发表过作品”的文学素人,凭首作摘得文学大奖。他说“写作时总像陷在泥潭里,越用力挣扎,越觉得深陷”,《泥潭》二字藏着三重深意:既是对李劼人《死水微澜》的文学致敬,也是对时代洪流下个体沉浮的精准描摹,更道尽了自己在学术与创作间撕扯的真实状态。

他那句“永不孤注一掷选择脱产写作”,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软肋:原来热爱不必“辞职追梦”,在朝九晚五与深夜书桌之间,在学术报告与小说草稿之间,“韧性平衡”本身就是对理想最狠的守护。

这不是“访谈”,是一场关于“言外之意”的时代共鸣

《言外》的内核,是“在文字之间找精神共振”。刘楚昕的故事,恰是最鲜活的注脚。总台主持人高莉将用沉浸式对话剥去“获奖作家”的光环,带你看见一个普通人的坚守:一位年青的哲学学者,如何成为了文坛关注的焦点?《泥潭》里那些没明说的挣扎,或许比文字更戳心。

“不孤注一掷” 从不是妥协。当我们总把 “坚持” 等同于 “破釜沉舟”,或许早已误解了理想的模样:文字如何成为对抗焦虑的出口?写下“泥潭”二字时,他是在记录困境,还是完成自我救赎?这些藏在句读之外的深意,正是《言外》想打捞的宝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15秒看完一个观点,却忘了沉默里藏着更重的力量;热衷于给每个人贴标签,却忽略了个体经验的独特光芒。这档节目,就是要让那些“没说出口”的热爱与挣扎,重新拥有打动人心的重量。

7月31日让我们在“言外”重逢,听见思想的回响

(节目先导片)

先导片里说:“言语落于书页,我们在其中听见岩石的低语,江流的咏叹。”而这一次,刘楚昕将带着他的《泥潭》,让我们听见“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活的岩石与理想的江流间,凿出属于自己的精神航道”。

最动人的故事永远在句点之外,最珍贵的共鸣总藏在“言外之意”里。7月31日,《言外》不止于言,等你共赴这场关于热爱的深度对话。

来源:桂说新时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