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体称52岁离异的王琳,在最近一次节目组安排的通话录制时给儿子视频通话,当儿子发现镜头对着自己,拒绝交流,不想将两人所做的对话呈现在节目中,认为“把私人谈话公开,感觉特别奇怪。”
52岁的王琳在综艺《姐姐当家》中展示自己独居的日子,每周四和在国外留学的儿子王诺视频,几乎成了她唯一的念想。
媒体称52岁离异的王琳,在最近一次节目组安排的通话录制时给儿子视频通话,当儿子发现镜头对着自己,拒绝交流,不想将两人所做的对话呈现在节目中,认为“把私人谈话公开,感觉特别奇怪。”
这对王琳打击巨大,让她深夜连发追问:“我唯一能说说话的亲人只有你”“看别人都有家人陪在身边,只有我是一个人”“我百分百支持你,你就不能支持我一次吗?”
儿子那头却一片沉默,对他来说,保护隐私并不代表不爱妈妈,而是不想让公开镜头破坏了母子俩原本的感情。
这段视频传出来后,有网友评价感觉像是“有条件的爱,让人窒息”。王琳可没忍着,直接转发并开火:“你家爱才是有条件的吧?你知道别人家里怎么回事吗?懂什么是爱吗?嫌窒息?赶紧吸氧去吧!” 这话瞬间引爆更大争议。
有网友认为:“妈妈的爱付出太多了,孩子反而不懂珍惜。”还有网友则认为现在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现在的孩子就只想着要钱,根本不沟通,朋友永远比家人重要”。
也有人说:王琳把儿子看作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可儿子已经长大了,想走自己的路。
众所周知,王琳的付出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离婚后三年整夜整夜开灯才敢睡觉,送儿子出国时哭到进了医院;儿子13岁了还帮他剪脚趾甲、接送网球课、连车都帮着洗;她把自己永远排在儿子后面,曾坦言“有段时间觉得我一点都不重要”。
这种牺牲有点变成了“情感牵绊”——就连倪萍都说过:“王琳太宠儿子了,明明孩子不愿意的事,她也顺着。”
王琳的儿子在外国上学,间接收到国外文化影响,渴望独立空间时,妈妈却难以走出“事事都要管”的模式,甚至因为曾为小事打过儿子而感到愧疚,反而加倍补偿,结果陷进了“越付出,反而越孤独”的死胡同。
高晓松曾说:“要么就像西方那样相处(独立,互不干涉),要么就用东方的模式(付出和回报联系着)。但既想享受父母掏心掏肺的支持,又不愿在情感上回应他们,这就有点‘两头都占’了。”
王琳住着大别墅,事业也很成功,但在精神上还是离不开儿子。她满世界跑,只为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却没给自己生活找个稳定的寄托。
反观儿子王诺,在隐私被侵犯时立刻说“不”,这恰恰反映了西方教育强调的“自我主张”。这种碰撞在留学生家庭里特别典型:父母用中式牺牲来表达爱,孩子用西式的界限来要求尊重。
王琳的困境不少明星单亲家长都遇到过。业内经纪人透露:“单亲家庭的明星父母,特别容易把孩子当作情感依靠,尤其是儿子长大成人后,那种过度的依赖常常会起反作用。”
就像网友一针见血说的:“这大概就是为啥有些人会介意找单亲家庭的对象——妈太‘黏’儿子了,相处起来容易没界限。” 看看吴绮莉和小龙女、董洁和顶顶,都曾因妈妈把太多感情投在孩子身上关系紧张。
娱乐圈压力是大,人容易孤独,但孩子不是救命稻草。做父母的,得先把自己的人生过明白才行。”
借助这个案例,心理学家给出建议:“好的亲子关系就像放风筝——线头在父母手里,但得让孩子有空间飞起来。”
王琳深夜那串追问背后,是作为母亲多么卑微地想被儿子“看见”;儿子的抗拒,则源于担心“自己成为母亲生活里唯一的焦点”。
如果王琳能往后“退一步”,找到自己新的生活重心(比如培养个爱好,或者找个伴侣),同时儿子也能主动给妈妈一些安全感(比如约定私下的通话时间),或许就能打破这种“明明爱着、却又相互消耗”的怪圈。
说到底,最好的母爱不是紧紧捆住孩子,而是目送他飞向远方时,手中握着线却懂得不把他拽疼的那份温柔。
来源: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