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歌手2025》是一局狼人杀,那BENI的返场就像女巫在夜里偷偷睁眼,把解药留给了自己。
如果《歌手2025》是一局狼人杀,那BENI的返场就像女巫在夜里偷偷睁眼,把解药留给了自己。
BENI的返场,其实比任何一次补位都更像一场公开的“职场复活赛”。
她不是要证明自己多厉害,而是大大方方承认“上次我输得有点冤”,接下来带着新造型和新心态再次努力,
这种先认输然后又逆转的情节,反而比一直顺利更有味道。
返场如复活,先认栽再逆袭更有味道
复盘并非是低头承认自身不行,而是将“我不够出色”转换为“我还有哪些本事没施展出来”。
BENI把责任推到出场顺序之上,听着好似是找借口,可实际上是为下次留下惊喜:只要变换次序,惊喜便会翻倍。
姑娘们,我也想学习这种推脱的办法,至少能把迟到归咎到地铁调度那边去。
先别急着感动,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她第一次被淘汰那期。
她抽到第一个出场,暖场还没热,观众投票键已经提前冷静。
她下台后笑着说“可能是顺序问题”,一句话把锅甩给赛制,却没人觉得她嘴硬。
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早到会议室的人,往往也是最早被挑刺的人。
机灵补短板,用巧劲赢关注
这次她变得很机灵,在接受采访之前就先说“靠眼神和肢体来弥补不足”。
刚开始听的时候,这件事好像挺神秘的,但是仔细想一想,还真挺有道理。
如果语言不通,肢体动作就变成了非常好的字幕,想想我们在点外卖的时候用表情符号交流,反而比打电话更清楚,人本来就更喜欢关注好看的人。
我想象着她穿着银色的长裙,站在那追光灯之下,等到了副歌部分的时候,她侧过身把麦克风递给了观众。
这哪里是在努力突破,完全就是在给大家示范“怎么去抢到C位”。
社交藏巧思,提前铺好台阶少尴尬
说到抢镜,不得不提她穿唐装逛上海那张路透。
她梳了个带有怀旧感觉的手推波发型,接着搭配上盘扣,确实有那么点女团的样子,就连路边的大妈都忍不住多瞧她一眼。
她为了补缴作业,干脆把“中国支线”弄成了大规模的团队建设。
踏上满是怀旧气息的上海之旅、身着中式长衫、游走于爵士酒吧,就连街拍都仿佛是公司年会上用心修过的照片,
她说道:“自己爱在街头搞探险”,其实就是把陌生城市当作开放世界的手游,走着路的时候收集好感度,
这种沉浸式社交,比一句“我爱中国”真诚多了,也更容易让本地同事给她行方便。
最绝的是她在选择攻擂对象时那犹豫不决的表现,纠结到了凌晨,今天还要让观众帮忙挑选,就跟我们在群里发起“今晚吃啥”的投票一样。
表面上看着是互动,实际上就是在甩锅:要是选的人不合适,责任就能归到大家的头上,职场里的老油条看了准会拍手叫好,这就是跨国打工人的一个小生存技巧。
姿态胜输赢,失败也能活得敞亮
当然,节目也有不体面的地方。
有的人为了上热搜,一个劲儿地用镜头去放大她那混血脸、还有日式腔调啥的,仿佛把“异域风情”当作噱头来炒作。
观众一边嗑颜,一边吐槽“消费国籍”,却没人能拒绝这份猎奇。
你看,连我们都被算法驯化得明明白白。
最后那一下,她对着镜头比心,喊:“给我投票!”
我突然想起自己每次转发抽奖时,也会加一句“拜托拜托”。
成年人的撒娇,其实都是明码标价的交换,
区别在于,她用舞台换门票,我们用社交货币换奶茶券,谁也别笑谁。
不过别忘了,突围赛就是很激烈的场景,她站着演唱要是赢了,决赛再唱跳,就像把大招留到和大boss对决的时候。
这就好像把年会节目从诗朗诵换成女团舞,反差越大掌声越响,可要是出状况,就是很尴尬的场面了。
总体而言,BENI的回归为二十多岁的女孩们树立了榜样:失败无需躲躲藏藏,大大方方予以承认,而后以行动将嘲讽化作弹幕。
下次PPT被领导当众否定,莫要急着红眼眶,先学着她鞠躬微笑道“是我没让大家看到优势”,接着下周提交一份添加了动画特效的新版本。
所以周五突围赛,我不关心她唱什么,只想看她鞠躬的角度有没有比上次更低,裙摆的开衩有没有比上次更高。
输赢早已写好剧本,但姿态永远属于自己。
评论区蹲一个姐妹,一起押她能不能把“复活甲”穿成“加冕袍”。
来源:子夜观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