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脱口秀大会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一分为二,一个变成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另一个则变成了《喜剧之王单口季》,当然制作单位也从曾经的笑果,变成了“笑果”和“单立人”,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失去李诞的脱口秀节目,正在逐渐走向“失控”,不懂,那今天这篇另类解析你算来着
脱口秀大会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一分为二,一个变成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另一个则变成了《喜剧之王单口季》,当然制作单位也从曾经的笑果,变成了“笑果”和“单立人”,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失去李诞的脱口秀节目,正在逐渐走向“失控”,不懂,那今天这篇另类解析你算来着了,建议收藏!
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句话,而在第三期的喜单中,马东在表演完,就问了庞博同样的话,他们观众有感觉被冒犯吗?又问庞博你认为脱口秀还是冒犯的艺术吗?而庞博却用黑灯和小佳的观点来模糊马东的问题!
而这就是目前脱口秀失控的问题“冒犯的艺术”!脱口秀到底是不是冒犯的艺术,庞博回答的感觉上很高级,总结来说就是,当你笑了这就不算冒犯,还说不该因为某个冒犯就否定演员的整场表演,觉得被冒犯的人都是大惊小怪!
庞博在乎的并不是冒犯,而是演员表演的完整度,表演完整,逗笑观众,这就不算冒犯,发现了吗?他并不在乎冒犯,他在乎表演,可关键是冒犯和表演是两件冲突的事情吗?为什么一定要舍弃一个才能逗笑观众?
喜欢脱口秀或者李诞的小伙伴应该有印象,在笑果的“巅峰时期”,他们一年只做两场综艺,一场是“脱口秀大会”而另一场就是“吐槽大会”。这两档节目是有本质区别的,脱口秀大会,演员的刀锋向己,以吐槽自己来逗观众开心!
有点小佳和黑灯那种感觉,吐槽大会则刀锋向外“疯狂乱杀”,当时每一期节目都会请一个明星,然后这些脱口秀演员会轮番上阵,疯狂吐槽,甚至连甄子丹都上过这个节目!
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的区别,就是李诞的尺度,为什么要分两档节目,你可能会说,不就是想分两次圈钱?当然可以这么理解,但真实的情况就像小陶上面说的,一个是吐槽自己让大家开心,另一个是吐槽他人,让自己开心。
这两者有本质区别的,吐槽自己,别人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而吐槽他人,那就会有点冒犯。庞博并没有正面回答马东的问题,不是他不清楚脱口秀与吐槽的区别,也不是他不知道冒犯别人比冒犯自己更容易,只是他无法控制两者的尺度!
这把“尺度”,就是曾经的李诞。喜单第一季的时候,曾经试图用庞博、王建国和杨笠的组合来分摊李诞的“评判尺度”,可惜非常糟糕,第二季只留下一个庞博做主持,可大家都忘了,庞博只是脱口秀大会的大王,他根本不是吐槽大会的大王啊!
庞博本身是分不清,什么是吐槽自己,什么吐槽他人,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冒犯,就拿黑灯和小佳来说,他俩根本不算冒犯,因为他们都是在吐槽自己,愚己予人,把自己的痛苦拿出来逗大家开心!
这不会让人感觉到冒犯,这就像是马戏团里的“小丑”,他们在舞台上感觉是笑的,可内心其实是痛苦的!像房主任那种才是吐槽,因为她在吐槽自己的前夫时,在吐槽自己的前婆婆时,她是开心的,欢乐的,甚至是笑出声的,这才是吐槽!
这感觉就像是两股不同的力量被拧在了一起,观众会觉得不舒服,好笑吗,有点好笑,但笑的过程总有点如鲠在喉,而这就是失控的开始!当这种情绪被逐渐放大,彼此的界限被逐渐模糊,脱口秀的下一次消失,可能就要来了!
失去了李诞的尺度,两档脱口秀综艺都向着不同的方向,横冲乱撞,把吐槽当真性情,把吐槽当真感动,自己把别人吐槽一番,还美美的收获观众和领笑员的点赞,这种畸形的发展真的是正常的吗?
还记得在“脱 ta”里面有一个叫王小利的,她就是疯狂吐槽自己结了婚的朋友们,刀锋向外“疯狂乱杀”,杀红眼了,惹的观众振臂欢呼,甚至说她是这一季的冠军,四位领笑员也是复合,说她讲的非常好,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她的整篇稿子,其实算不得是真的脱口秀,就只是一篇她用来吐槽朋友的“吐槽大会”,吐槽完了,她美美的隐身,说一句这都是冒犯的艺术,朋友们一地鸡毛,她却收获满满,这样的脱口秀,还是曾经给大家带来欢乐的脱口秀吗?
也许这才是李诞不愿意回归脱口秀的真正的原因,吐槽大会办不起来,因为没办法真的吐槽明星了,而那些能力不足的脱口秀演员们却把吐槽这件事融入了生活,开始对身边人,身边的群体下手,这种声浪只会越来越大,直到水漫金山,淹了脱口秀!
来源:我是故小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