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闹!《中餐厅9》黄晓明带头在餐厅“深夜唱歌”,不怕扰民吗?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04 02:23 1

摘要:综艺在夜里越拖越晚,这事儿其实不新鲜。一帮人顶着黑眼圈还在忙里忙外,镜头扫过,每张脸都没什么表情,眼神也就剩下坚持了吧?可现实里真有人觉得这段很带劲吗!

综艺在夜里越拖越晚,这事儿其实不新鲜。一帮人顶着黑眼圈还在忙里忙外,镜头扫过,每张脸都没什么表情,眼神也就剩下坚持了吧?可现实里真有人觉得这段很带劲吗!

《中餐厅9》第七期,镜头记录得挺细致,但噪音和闹腾几乎要溢出来。迪娜举着音响说要为忙碌了一天的伙伴们唱歌,唱功确实有,看得出专业和热情。周围伴着彩灯和厨房锅碗碰撞的声音,她把气氛带起来了,合伙人们纷纷欢呼,就像城市公园深夜的广场舞队伍突然多了新领队。真有那么治愈吗?

迪娜唱完,没人散场。黄晓明来一首怀旧的《上海滩》,声音略带疲惫,情绪却在蠢蠢欲动。翟潇闻接棒,《情深深雨蒙蒙》,说实话,这种老歌串烧凑热闹听一次挺好,但画面定格那一刻,谁手机没刷出弹幕“好吵”?再看姜妍冲着黄晓明唱《最浪漫的事》,节目组似乎想营造一种群像共鸣,可那和“好看”两个字有直接关系吗?

说是群像,其实更像是吵闹的集体即兴表演。声音盖过了细微的疲惫,观众都在笑,可画面之外,邻里的感受呢?音乐一浪高过一浪,员工餐还没着落。大家的疲惫在欢笑的背后悄悄累积,好像气氛好了,内耗就可以暂时被淡忘。

拖饭点是综艺常态,本来餐厅八点刚上菜,客人离开后已是半夜十一点多。能不能早点?真的想说员工也不容易,吃饭成了大事。姜妍、林大厨仍在厨房转悠,把最后一锅西红柿炒蛋端上桌时,汗水都蒸发得干干净净。

镜头拉远,外头小镇夜色寂静,中国嘉宾们抱着音箱热闹放歌。说句不好听的,凌晨十二点唱歌不是啥值得表扬的事。谁家凌晨还在放歌?当当地居民推开窗户皱眉的一刻,估计他们已经给“噪音中国”添了一笔新注解。真担心几声投诉电话打进来。

其实前三季不是没解决方案。那会儿偶尔有演唱会,白天专场,有台子,有观众。晚饭后在店外唱几首,没人反感,大家还能合照,为啥这季就要深夜“微醺”?节目组图啥?

视角往厨房挪,歌声外溢的同一刻,林大厨还在锅前煎蛋。他的表情称不上开心,说实话,看得出来一天的活计压在肩膀上。合伙人们歌声不断,他连吃饭都顾不上。有人觉得这是在给大厨加油?细想就觉不对劲。大厨投入熬夜,厨房温度升温,旁边的人只在自嗨。

主厨没啥怨言,始终低头炒菜。姜妍偶尔帮下手,表情倦怠。节目组却以为这样镜头更生动。其实挺尴尬的,像是放错了场合的聚会,多一点真诚换来的是更多疏离。嘉宾不帮忙,把所有的热闹都献给自己,厨房的沉默无处诉说。

节目氛围虽说得和气,但仔细盯着,也不过是谁都不想先关掉音响。不打扰别人,还得让自己舒服,这事儿做不好。林大厨最后也加入唱歌,看着很合群。不过换个角度,全场最累的人迫不得已逢场作戏,这还叫合伙人吗?

累的人永远不吵,热闹归热闹,该累还得继续累。合伙人们说笑间,姜妍和林大厨默契分工,厨房战线越来越长。每当镜头外老屋灯光闪烁,弹幕里总有人问:节目录到后半夜不休息,他们第二天还买菜不?

买菜、备菜、做菜——重复循环。观众看到的是表面的热闹,细想,幕后有多少体力消耗没人计较。普通人半夜不睡觉,在现实生活里不是榜样,是反例!

也有嘉宾直接说过:“夜里不睡觉好吗?”其实没人愿意每天把饭点拖到十二点才进食。管理层和节目组真就让这节奏成了常态,合伙人们比起观众早睡早起的节奏,已经完全乱套。大家似乎都有一套“反正明儿还有一天”的逻辑,看得出他们没打算严肃面对作息问题。

还有些现实操作很微妙。譬如本季节目后厨终于有了歌丁禹兮帮忙,分担了一些力气活,要不姜妍和林大厨还得更辛苦。镜头扫过他们的眼神,能看出来筋疲力竭。在录制现场,被安排的嘉宾谁都不能抱怨,摄像头下什么都记录,可内心想法和镜头有时走岔。

再说,节目组安排这样密集的拍摄,是不是也在推崇熬夜文化?如果一档高收视率、热播的综艺都不断制造“忙到深夜”的戏剧性,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价值观输出?观众会照搬综艺生活节奏吗?未必。但镜头越是不经意,暗示得就越多。

站到林大厨的角度,他忙到最后,唱歌成了背景音,能不哭笑不得?他图的不过是能早些休息,可录制日程卡得死死的,早买菜、晚做饭、夜里收工。节目组从未考虑过他的极限。可也可能,他其实也乐在其中,人有时习惯了高强度,就不容易停下来。

现实更不是谁都能参与的深夜狂欢。普通人试试半夜唱歌,邻居会报警,第二天得早起上班。娱乐圈生活与普通生活的差距在细节里露底。有人说合伙人录节目一天挣的钱够普通人一年工资,有啥可同情的。这事拆开讲,有点道理,也不全对。

钱和疲劳不是一个秤砣,大家忙着赚,该忙还得忙;但节目组完全不顾嘉宾作息安排,能看作是一种自觉地“视听轰炸”,对嘉宾、对观众生活习惯都有点负面影响。熬夜成了某种英雄主义,合伙人们几乎每期都被拍成“艰难困苦”代言人,但苦难能拍出精彩吗?不一定。

回看整集,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体验。有的人觉得这种群体互动很治愈,仿佛深夜里也有温暖和陪伴。另一些人则会皱眉,觉得忙碌和喧闹之间其实没有多少羁绊,反倒隔了一层透明的疲惫。节目到了现阶段,已经和正常生活节奏脱轨,但节目组也许压根没打算回到现实。

也有可能,观众看惯了,这样的深夜狂欢只是抓眼球的手段,没啥指向性。歌声越高,热闹越大,厨房越忙,人的细节越模糊。综艺其实能不能制造真实的情感?很多人根本不计较,哪怕看完节目就忘了。

所以说,如果要让这种热闹变得有意义,或许应该少一点“放飞自我”,多一点对人与人的关照。同情真的存在吗?也许观众都习惯了表面现象,并不真正在意背后有几个人睡不好觉。节目到这里,真想说,有些热闹,是给自己看的。

至于到底合不合理,可能谁都说不明白。生活有时候没必要讲那么多道理,谁让综艺本来就是拿来热闹一下的呢。

来源:告白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