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决赛不留遗憾”这六个字,放在《歌手》身上,比任何高音都刺耳——毕竟过去十年,它最擅长的就是制造意难平。
“决赛不留遗憾”这六个字,放在《歌手》身上,比任何高音都刺耳——毕竟过去十年,它最擅长的就是制造意难平。
可,节目组突然宣布:两轮制,人人唱满两首,票高即王。
看似公平,却把更大的雷埋进了观众心里:七位歌手里,唯一的男人陈楚生,真能扛住六位女声的围剿?
先说赛制。
第一轮帮帮唱,王力宏+单依纯、孙楠+李佳薇,光听名字就头皮发麻;第二轮个人solo,拼的是真刀真枪的现场稳定度。
两轮相加,没有复活、没有奇袭,一次定生死。
听起来痛快,却也把“万一爆冷”四个字放大到极致。
再看人。
外国四位姐姐,节目组一句“国外地位不高”直接判了“陪跑”身份;补位来的A-Lin,只唱了两三期,拿了歌王会被骂“偷塔”;陈楚生、单依纯呼声最高,可谁登顶,对面粉丝都会掀桌。
于是,悬念从“谁能赢”变成了“谁敢赢”。
最扎心的,是观众自己的算盘。
我们总嚷嚷赛制不公,可当规则真的公平了,却发现心里那杆秤还在——补位拿王,好像对不起全程拼杀的人;外国姐姐拿王,又担心“水土不服”;陈楚生拿王,弹幕势必刷屏“剧本”。
原来我们想要的不是绝对公平,而是“我认同的公平”。
所以,的歌王,注定带着镣铐跳舞。
他必须唱得够好,还得恰好踩在多数人的情感及格线上。
这难度,比飙一个High F高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最后夺冠的人恰好不是你的Pick,你会承认他是“真歌王”吗?
还是像往年一样,把遗憾换个名字继续挂热搜?
投票通道就在你手里,答案也藏在你心里。
咱们一起验证——到底是歌王加冕,还是观众自己打脸。
来源:上课附加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