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非诚勿扰》的黄菡吗?7年后现身,容貌苍老已认不出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8 15:33 3

摘要:2010年的《非诚勿扰》正经历一场危机。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让这个本该传播爱情的相亲节目陷入了“拜金风波”。观众指责节目三观不正,广电部门也开始关注,节目组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这时候,他们决定引入一位女性点评嘉宾,用正能量和

她是《非诚勿扰》中最温暖的存在,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黄奶奶”。她用知性、温柔的点评温暖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却在节目巅峰期选择急流勇退。

2010年的《非诚勿扰》正经历一场危机。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让这个本该传播爱情的相亲节目陷入了“拜金风波”。观众指责节目三观不正,广电部门也开始关注,节目组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这时候,他们决定引入一位女性点评嘉宾,用正能量和权威性挽救节目。而这个人,就是黄菡。

说到黄菡,很多人或许觉得她是天生属于舞台的人,但事实上,她的职业生涯和娱乐圈毫无交集。她是南开大学心理学博士、党校教授,研究心理学的她更习惯课堂上的严肃讲授,而不是灯光璀璨的舞台。黄菡能成为《非诚勿扰》的点评嘉宾,还要归功于她的老朋友孟非。

20多年前,黄菡和孟非在江苏卫视的一档节目中相识。那时的孟非还只是一个刚入行的编导,而黄菡已经小有名气,担任节目的心理顾问。两人志趣相投,逐渐成了朋友。后来,孟非凭借《非诚勿扰》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而他始终记得黄菡的睿智和亲和力。当节目需要一位点评嘉宾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位老友。

当孟非提出邀请时,黄菡内心是抗拒的。她担心自己严肃的学术形象不适应这个娱乐化的节目,也害怕自己的身份会让节目变得“奇怪”。但在孟非的鼓励下,她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也许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到别人,也许我能找到一种新的可能。”

初登舞台的黄菡并不顺利。面对镜头,她显得局促而不知所措,甚至被观众戏称为“背景板”。节目播出后,她的支持率只有11%,铺天盖地的质疑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调整心态,用心理学家的理性分析节目,用嘉宾的角度感受舞台。

渐渐地,黄菡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她的点评没有盛气凌人的说教,而是温柔的共情;她没有用尖锐的语言制造矛盾,而是用智慧化解冲突。她说的话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吹进观众的心里,让人们重新审视爱情和生活。曾经的“背景板”,成了节目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非诚勿扰》在全国范围内风头正盛。作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导师”,黄菡已经用她的温柔、智慧和独到的见解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人们都以为,她会继续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然而,黄菡却在节目巅峰时期宣布离开。这个决定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让无数观众感到意外。

“为什么要离开?”许多人充满疑问。有人猜测她与老搭档孟非之间出现了矛盾;有人怀疑她的家庭生活出了问题;还有人揣测,或许她已经厌倦了这个充满娱乐化气息的舞台。面对种种猜测,黄菡选择了平静地回应:“离开只是我的个人选择,没有任何其他原因。”

其实,离开的理由并不复杂。黄菡曾说:“节目是一段旅程,但生活始终是第一位的。”多年间,她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了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对于一个心理学家来说,家庭始终是最重要的课题。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女儿成长中最关键的几年,而当母亲这个身份的缺失感越来越强烈时,她决定把时间还给家庭和自己。

她的离开没有华丽的告别仪式,也没有矫情的煽情告白。节目中的最后一期,她只是微笑着对观众说了句“谢谢大家”,然后静静地退出了聚光灯的范围。有人不理解,甚至替她惋惜:她正当红,为什么要急流勇退?但黄菡却看得很通透。她觉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重心。相较于舞台上的掌声,她更想用接下来的时光陪伴家人、回归学术研究。

离开舞台后,黄菡回到了她熟悉的教室和讲堂,专注于心理学的研究和讲座。她没有停下脚步,只是换了一种节奏,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温暖和帮助别人。她曾说:“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及时止步,是为了更好地走向下一程。”

七年后的某一天,当黄菡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人们几乎无法将眼前这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邻家阿姨”,与曾经在《非诚勿扰》上温柔知性的情感导师联系起来。短发、素颜、身材略显发福,胶原蛋白流失的面庞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曾经熟悉的她似乎已经悄然远去。“这还是那个优雅的黄奶奶吗?”有人在镜头前发出了疑问。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对她的容貌变化表示惊讶和遗憾。但黄菡的回答却总是那么坦然:“人都会老去,这是自然的规律。如果不接受自然,那我们要接受什么?”在她的观念里,皱纹并不是衰败的标志,而是生命旅程中无可替代的烙印。那些细细浅浅的纹路,是她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经历的事,最终雕刻在生命里的诗行。

曾经的黄菡并不追求外貌的完美,她始终更注重内在的丰富。即使在最红的时候,她也很少依赖外在的光鲜去争取关注。七年后的今天,这份从容更显得难能可贵。

她坦言:“每个年纪都有它独特的美丽,只有学会和时间交朋友,才能真正活得轻松。”

她曾分享过一件小事。一天,她在家中整理旧照片,翻出了一张节目高峰期的合影,照片里的她端庄优雅、面容精致。站在镜子前,她对比了一下自己如今的模样,忽然笑了:“原来这七年,我变了这么多。”但这个笑容里,没有丝毫遗憾或不甘。她知道,自己的变化不仅仅是容貌的老去,更是内心的沉淀与成长。

黄菡从未抗拒过岁月的流逝。她认为,真正的美丽并不在于青春永驻,而在于岁月流转后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气度。那些从生活中获得的从容和对世界的理解,才是她愿意用一生追求的东西。

面对外界的议论,黄菡总是淡然一笑。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皱纹和白发或许改变了她的外表,但她的内心依旧是那个温暖、理性、通透的黄奶奶。她早已不需要通过光鲜亮丽的形象去证明什么,而是用她的坦然与智慧,向所有人展示了生命另一种从容的姿态。

离开《非诚勿扰》的舞台后,黄菡的生活慢慢回归了平静。

她回归了学术的世界,这里才是她真正的“主场”。她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年轻人调节情绪、面对生活的压力。她参与公益活动,为家长讲解育儿的心理技巧。她还经常受邀回到大学校园,为学生们分享心理学的知识。在讲台上,黄菡依然像过去一样,带着温暖的微笑,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着她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她说:“不管时代怎么变,心理学最核心的东西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

工作之余,她更愿意静下心来,与书为伴。她偏爱哲学和心理学类书籍,常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书桌上堆满了她的笔记和心得,她说:“读书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它能让你不断找到与自己对话的方式。”这些书籍和思考,仿佛在为她的心灵构筑一片静谧的花园,让她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加笃定从容。

最让她欣慰的,还是家庭生活的温暖。女儿袁拾梦已经长大,步入了社会工作,她偶尔会陪女儿聊聊生活中的点滴,有时候也帮忙带一带小外孙。她们母女关系一度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的误解和争吵早已化作亲密无间的依赖。女儿常常调侃她:“现在的你比我还懂怎么生活。”而黄菡则微微一笑:“是啊,经历了那么多,总要学会活得更舒坦些。”

黄菡的日常并不复杂,但却充满了幸福的细节。她会在早晨的阳台上端着一杯热茶,看太阳一点点爬上天空;也会在闲暇时骑着自行车,穿过南京的小巷,去探寻一家新开的书店;或者在一个下雨的午后,翻开一本喜欢的旧书,静静地读上几页。有人问她:“你不觉得离开舞台后生活变得平淡了吗?”她回答:“舞台上的光亮是短暂的,真正长久的是你如何和自己相处。”

黄菡用温柔与智慧书写了人生的不同篇章。无论是学术、家庭,还是自我,她都活得真实坦然,为我们诠释了幸福的多种模样。

来源:团团娱乐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