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春晚的一个小品将形式主义的产生归咎于基层对镇长 “指示” 的层层加码,这一观点着实引发了不少争议。在我看来,这种说法高估了镇长的权威,完全打错了板子。实际上,基层才是饱受形式主义之苦的群体,他们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又怎么会主动自讨苦吃呢?今天,咱们就来深
最近,春晚的一个小品将形式主义的产生归咎于基层对镇长 “指示” 的层层加码,这一观点着实引发了不少争议。在我看来,这种说法高估了镇长的权威,完全打错了板子。实际上,基层才是饱受形式主义之苦的群体,他们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又怎么会主动自讨苦吃呢?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形式主义究竟从何而来。
形式主义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一些地方的会议,明明可以通过简短的沟通解决问题,却非要开得冗长又拖沓,各种文件、报告一大堆,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却没多少。还有一些检查,只注重看资料、看台账,不管实际工作做得怎么样,只要资料齐全、台账漂亮,就万事大吉。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首先,形式主义很多时候是做给上级看的,表示对上级的忠诚。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认为只要把表面工作做好,让上级看到自己的 “努力” 和 “重视”,就能得到认可和晋升。于是,他们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做表面文章上,而不是真正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临时组织人员补资料、搞卫生,检查一过,一切照旧。这种行为看似是对上级负责,实则是对工作、对群众的不负责。
其次,形式主义有时候是上级授意的,目的是表明自己的权威。一些上级部门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 “有成效”,会下达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和任务,要求基层必须完成。基层为了完成任务,就不得不采取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比如,有的地方要求每个月必须完成多少招商引资项目,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基层只能想尽办法凑数字。这种做法不仅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也让形式主义愈演愈烈。
第三,形式主义还是一种自我保护,免受追责问责。在一些工作中,由于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为了避免自己被问责,一些人就会选择用形式主义来 “保护” 自己。比如,在一些安全生产检查中,检查人员只是简单地走个过场,拍几张照片,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做看似是完成了工作,实际上却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上级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要只看表面工作,要注重实际成效。在下达任务和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避免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从多个维度对工作进行评价,而不是只看资料、看台账。
另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划分,加强监督问责。对于那些搞形式主义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鼓励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对于那些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此外,基层干部也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要被形式主义所左右。要敢于向上级反映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反对形式主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上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认清形式主义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才能让工作更加务实高效,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事实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反对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负并不是一天两天的要求了,实际效果如何?了解基层工作的朋友最有发言权了。
来源:雾都农人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