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2025》失控现场:黑红翻车与中年女艺人困境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01 11:09 5

摘要:《乘风2025》这档节目最近可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陈德容、王蓉、黄英三人在排练室里的冲突,直接把节目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来这节目打着“女性互助”的旗号,可到了第六季,画风似乎有点变味儿了。要说这冲突为啥会爆发,还得从节目组的赛制说起。

《乘风2025》这档节目最近可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陈德容、王蓉、黄英三人在排练室里的冲突,直接把节目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来这节目打着“女性互助”的旗号,可到了第六季,画风似乎有点变味儿了。要说这冲突为啥会爆发,还得从节目组的赛制说起。

节目组这次玩了个新花样,把原本5人团、7人组的模式改成了3人小组。这就好比把三个陌生人突然塞进一部电梯里,还得一起排练节目。10个小组里出现2个不和谐的,这概率在社会关系里其实挺正常的。但问题是,这种赛制真的好吗?其实也说不好。一方面,小团队更容易暴露矛盾;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让矛盾激化。节目组这么设计,到底是想考验嘉宾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是单纯为了制造看点呢?

再来说说节目组到底该不该呈现这些冲突。真人秀嘛,越真实越能吸引人。现在大环境就是这样,演技类综艺基本都靠冲突出圈。《乘风》这次也是被大环境裹挟着,走上了这条路。冲突是戏剧吸引人的核心,但关键是怎么让冲突有意义。节目组在这点上,做得确实不够到位。比如黄英,她本来是想帮陈德容说话,结果却成了道德绑架;王蓉的理性建议被解读成“冷血”;陈德容的玻璃心碎成了热搜素材。最后王蓉因为团队垫底被淘汰,观众那边可炸开了锅。

节目组在呈现冲突时,没有考虑到对嘉宾的后续影响。其他姐姐参加节目都说无悔、交朋友,但这几位参加完,圈内多了几个敌人,这不利于节目未来吸引嘉宾啊。而且节目组只注重呈现矛盾,却没好好展示解决矛盾的过程。这点上,《乘风》可以向《50公里桃花坞》学学。宋丹丹和李雪琴吵架后,节目组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弥合了撕裂的伤口,让观众还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观众在这事儿上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有人气得直跺脚,说“气得我身体都不通了”,还有人要求“xx赔我精神损失费”。这些反应直接说明了为啥要摒弃“黑红”的思路。节目组要是想靠冲突博眼球,短期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口碑和嘉宾资源都会受影响。

其实,这场冲突背后反映了不少现实问题。中年女演员的困境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话题。陈德容都50多岁了,唱跳对她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但话说回来,她敢于跳出舒适区,这种精神也挺值得肯定的。现在娱乐圈对年龄的偏见太明显了,中年女演员资源少,机会也少,这事儿真该好好反思反思。

再从观众的角度看,大家对“努力”的宽容度好像越来越低了。以前观众会为“逆袭剧本”感动,现在更看重舞台结果。这说明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但也反映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努力真的就一文不值了吗?那些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难道就不值得尊重吗?

节目组在这次事件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从赛制设计到后期剪辑,都存在争议。赛制上,3人小组的设置是否合理?后期剪辑是否为了制造话题而过度渲染了冲突?这些问题都值得节目组好好反思。

总的来说,《乘风2025》的这场冲突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综艺行业的种种问题。节目组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是不是该多想想节目传递的价值观?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多一分理解和包容?这场风波,或许能成为行业变革的一个契机,让未来的综艺节目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价值观的传递。

#乘风2025 #陈德容 #王蓉 #黄英 #综艺冲突 #女性互助 #赛制争议 #后期剪辑 #观众反应 #黑红思路

内容及图片取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给我【点赞】哟

来源:虫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