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连发6条视频“撑腰”王蓉,内娱选秀的“遮羞布”彻底被撕碎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03 12:14 2

摘要:前两天《浪姐6》彻底炸锅了。就在观众们还沉浸在敦煌飞天造型的惊艳中,实力唱将王蓉突然被淘汰的消息,直接把节目组送上了舆论火山口。

前两天《浪姐6》彻底炸锅了。就在观众们还沉浸在敦煌飞天造型的惊艳中,实力唱将王蓉突然被淘汰的消息,直接把节目组送上了舆论火山口。

更劲爆的是,央视文艺频道三小时内连发六条视频力挺王蓉,这波操作堪称内娱选秀史上最狠打脸现场。

当王蓉身着红绸金饰的敦煌飞天装亮相时,弹幕直接炸成烟花海。

这个在初舞台就敢全开麦的狠人,硬是用《我不是黄蓉》串烧把观众集体拽回千禧年的华语乐坛黄金时代。

可谁能想到,这位初代神曲天后竟在一公舞台就惨遭淘汰,517票的成绩单看得人血压飙升。

看看同组的陈德容就知道多离谱。

训练室里记不住动作还冲队友发火,舞台上全程慢半拍像提线木偶,最后居然能踩着王蓉晋级。

节目组给出的"连坐淘汰制"说辞,活生生把《浪姐》变成了职场背锅现场——明明该走的是拖后腿的,最后被祭天的反而是救场的。

更魔幻的是节目组的"隐形套餐"操作:6小时正片只给王蓉3分钟镜头,舞台剪辑碎得像是用剪刀随机拼接的。

反观那些流量小花们,故事线完整得能拍连续剧,CP营销多得能开婚介所。

这种区别对待,连路人都看出不对劲——芒果台就差把"我要捧谁"四个字刻在公屏上了。

真功夫敌不过假流量

当#王蓉淘汰#冲上热搜时,谁都没想到会惊动央妈。

文艺频道直接甩出王蓉联合国表演视频和经典舞台混剪,配文"真功夫不该被消音",这波操作比任何乐评人都狠。

要知道上次让央视这么护犊子的,还是某流量明星假唱翻车事件。

这六记重锤砸出了内娱选秀的肮脏底裤:王蓉20万出场费垫底,流量咖们轻松百万入袋;专业歌手对标网红评分,跨界选手喜提超A评级。

节目组的双标操作,让《浪姐》秒变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现场——在这里,实力就像超市临期商品,而流量才是硬通货。

陈奕迅在《好声音》遭遇的"导演耳机电击"事件,和王蓉的遭遇简直异曲同工。

当导师转身键都能被后台遥控,当练习室镜头都能被剪刀手操控,选秀早就不是比赛,而是资本操控的提线木偶戏。

要问现在年轻人最意难平的娱乐圈人物,王蓉绝对能进前三。

这位唱着《我不是黄蓉》承包80、90后青春的姐姐,最近在《浪姐6》刚露脸就被淘汰,气得央视爸爸连发六条视频撑腰。

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让官媒都坐不住的女人,到底经历了啥魔幻人生?

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山西妹子

1978年冬天,山西一户艺术家庭里,有个女娃抓周抓了把二胡——她就是王蓉。

爸妈都是文艺工作者,家里常年飘着民歌和话剧台词,逼得小姑娘5岁就被按在钢琴前练琴,小提琴、舞蹈课排得比现在的996还满。

要说天赋这事儿真玄乎,15岁那年她偶然听到惠特尼·休斯顿的磁带,跟中了邪似的开始自创英文歌。

高考时明明能保送音乐学院,偏要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结果在校园歌手大赛上把播音系读成了音乐系,原创的《晨雾》直接拿下冠军。

1998年刚毕业,她就凭《云不知道雨知道》杀进乐坛。

但尴尬的是——当时香港天后王菲正火,她只能改名“王蓉”。

这改名改得跟开光似的,2004年《我不是黄蓉》横空出世,彩铃下载量破千万,连菜市场大妈都能哼两句“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

紧接着的《爸爸妈妈》更绝,成了全国KTV亲情必点曲目,下载量半年破800万。

最牛的是2005年,她成了首位在联合国总部开唱的华人女歌手,那时候媒体都叫她“华语乐坛创作标杆”。

就当大家以为她要封神时,画风突然跑偏。

2006年写了首《芙蓉姐夫》讽刺网红,歌词狠得被骂“人身攻击”。

2009年更绝,直接整容整到海关认不出,还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

音乐风格也像坐过山车——电音舞曲《要抱抱》赔了百万,《小鸡小鸡》直接变身动物世界,满耳朵都是“咕咕day”。

网友吐槽:“听完感觉自己成了养鸡场厂长”。

面对质疑,她倒是实在:“我就是想用神曲讽刺这个浮躁时代,但没人听我解释”。

2014年后,王蓉渐渐淡出主流视野。有人拍到她穿着紧身衣在县城商演,台下就几十个观众。

网友说看着心酸,她却说:“能唱歌就是幸福”。

这期间她还玩起直播,自建“桃花岛”直播间,把古风元素揉进电音里,活脱脱一个被唱歌耽误的整活达人。

王蓉这半辈子,简直就是娱乐圈的魔幻现实教材:

才华与运气总错峰:明明科班出身,偏要靠神曲出圈;想认真做音乐,观众只记得“咕咕day”

整容整成热搜体质:从圆脸邻家妹到蛇精脸,她说整容是为找自信,结果歌迷只记住了脸

在流量时代硬刚:别人上综艺立人设,她偏要全开麦真唱,结果被节目组当工具人

但正是这份“反骨”,让她成了内娱独特的存在。

就像她自己说的:“音乐是我的氧气,只要还能唱,我就没输。”

如今的王蓉,县城商演照样唱得投入,直播间里继续玩音乐实验——这份对舞台的纯粹热爱,或许才是央视力挺的真正原因。

王蓉的遭遇堪称内娱魔幻剧最佳剧本:录制前一天才接到通知的救场工具人,硬是用24小时肝出炸裂初舞台。

节目组嘴上说着"我们需要实力派",转头就把人家剪成透明人。

这种既要蹭情怀又要捧流量的吃相,简直比《甄嬛传》里的皇后还虚伪。

看看同季姐姐们的境遇更心酸:何泓姗进错组被骂"轧戏",澄清声明发得比舞台表演还多;专业歌手黄英和网红同分,这评分标准堪比把米其林大厨和泡面达人摆一桌评比。

当节目组把"努力人设"当免死金牌,真正的拼命三娘反而成了炮灰。

最讽刺的是,王蓉被淘汰后反而迎来事业第二春。

网友自发剪辑的考古视频播放量破亿,十年前的神曲屠榜音乐平台,连00后都在问"这个姐姐为什么这么强"。

事实证明,观众永远比资本清醒——真金不怕火炼,实力才是最长情的流量。

王蓉事件扯下的不仅是芒果台的底裤,更是整个内娱选秀产业的遮羞布。

从修音师当导师到买热搜定排名,从恶意剪辑造人设到暗箱操作控票数,这套玩法观众早看腻了。

当央视都看不下去亲自下场,说明行业已经到了刮骨疗毒的时刻。

对比韩娱《街头女战士》这类真刀真枪的竞技综艺,内娱选秀还沉迷在"努力人设""逆袭剧本"的过家家游戏里。

殊不知观众早进化了——我们要看的是神仙打架,不是菜鸡互啄;要追的是实力舞台,不是狗血撕逼。

值得欣慰的是,王蓉淘汰后引发的海啸级反响,证明观众审美正在觉醒。

当大家开始为实力派意难平,当自来水安利取代营销通稿,或许这就是内娱选秀触底反弹的转折点。

毕竟资本可以操控节目,但永远操控不了人心。

这场闹剧给行业敲响的警钟震耳欲聋:当修音师比歌手还忙,当剪辑师比编剧还重要,当流量成为唯一通行证,选秀离死亡就不远了。

希望下次再见《浪姐》,我们能看到真正的乘风破浪,而不是资本操盘的提线木偶戏。毕竟观众的眼睛,从来都是雪亮的。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