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变味,勾心斗角博热度只为保“皇族”,陈德容再躺赢!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03 12:40 3

摘要:尤其是节目的主题紧扣30+女性,它的内核非常成熟,旨在引导“熟龄女性突破自我”,激发出优秀女性身上的魅力。

《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系列的大IP自创造以来,就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欢和欣赏。

尤其是节目的主题紧扣30+女性,它的内核非常成熟,旨在引导“熟龄女性突破自我”,激发出优秀女性身上的魅力。

让观众看到30+的姐姐们也可以乘风破浪,也拥有人生从头开始的勇气,以及敢想敢拼不放弃的精神。

它不仅仅让很有实力,但是过气的老牌艺人有了重新翻红的机会,也创造出了众多优秀的神级舞台。

30+的姐姐们搞唱跳也可以做到成团的水平,每一位姐姐们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不一样的地方,她们的身上都在展示着“宝刀未老”的特质。

第一季的出圈和破圈,让《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IP直接在芒果站稳脚跟。从第一季播出到现在的第六季,本该是越做越强,却纷纷让网友们开始怀念意难平的第一季。

因为逐渐浮现的各种问题,《浪姐》系列第一季更是成为不可撼动的“天花板”,播出即巅峰的时刻。

尤其是对比前几季还算中规中矩,数据和口碑都很稳定。但是到了《浪姐6》却陷入前所未有的争议漩涡中。

似乎从刚开播这档节目走的每一步都精准踩雷,从剧本黑幕到划水晋级,从抱团排挤到人设崩塌等等,围绕在节目的话题越来越偏,被曝初心不在。

《浪姐6》被吐槽节目变味,它让观众看到的不是欣赏,而是变成了“甄嬛传”,有各种浮于表面的冲突,靠矛盾争吵试图抓住观众的眼球,走上了靠审判博话题的综艺。

这也难怪会让观众质疑浪姐初心已死,只剩一地鸡毛。

回过头来看第一季《浪姐》之所以能成为天花板,是因为那个时候,每一个来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实力都有目共睹。

咖位都是内娱响当当的前辈,可即便是对于一些过气的艺人,她们也都非常认真对待舞台,每一位姐姐都带着必成团的决心,非常用心和努力。

所以就是因为她们的拼,她们不服输不放弃,才让呈现出来的很多绝美舞台受到大家的喜欢。即便是现在随便拿出来,都是可以吊打第六季的存在。

第一季出圈也是因为导演将定位,真正落实到了姐姐们的身上。而且也确实将镜头对准了舞台,赋予和展现出30+女性的无限可能。

像宁静一出场就霸气侧漏,甚至还带着自己独特的小叛逆,她的一句:“我还要自我介绍?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霸气但是又不会觉得能不配位,毕竟宁静在节目里实属大牌。

虽然宁静是出了名的脾气火暴,但是“静静子”总是嘴上说着很累不想练,但是每次的舞台还是会给大家带去很多新惊喜。

50+的她在练习室一遍遍练着高难度的“蝎子舞”,像她和阿朵袁咏琳的《兰花草》舞台,铿锵有力每一句都燃爆现场,更是吸引不少观众入坑。

包括出圈的《大碗宽面》的舞台,张含韵改编后的那段戏腔真的是锦上添花。

同样第一季的姐姐们,从来都没有按部就班待在舒适区,况且第一季的舞蹈改编非常难,但是她们每个人都敢于挑战自己坚持做唱跳舞台。

即便排练的时间短,大家还是会努力做到整齐一致。而且舞台上也没有很多花里胡哨的编排,全靠姐姐们的真诚和用心打动观众。

《浪姐1》处处都在传递着一种超越竞技的女性力量,将闪闪发光的姐姐们聚在一起,每个人又努力又有特色。

再对比第六季,节目组过度搞话题和营销,让《浪姐》内核都变味了!女性力量的展现变成了勾心斗角,特别像一公舞台尚未播完,三公提前因为现场观众爆料“黑幕争议”上热搜。

有实力有能力被央视站台的王蓉姐姐,却止步于二公。

反而是划水不努力且耍大牌的过气女艺人陈德容,以及能力不行但是炒CP和热度很行的祝绪丹等畅通无阻,一路晋级。

也被网友们吐槽是节目组内定强推的“皇族”。

反观国民度非常高,投票断层领衔的李晟却是在角落背影镜头中,被观众发掘出来的沧海遗珠,现实镜头更是少得可怜。

第一季中,姐姐们虽然也有很多不合的地方,但是大家都是直性子很爽快都对事不对人,而且都是为了舞台最后的呈现完美,劲往一处使,始终以舞台为先。

而第六季中先是陈德容与王蓉的“队长之争”,后又因陈德容嫌学舞效率低下拖累团队,不努力还不让别人努力,情商低的同时还倚老卖老。

节目组甚至通过剪辑放大矛盾,房琪组的“抓马剧本”险些让何泓姗、彭小苒背上“不敬业”骂名,最终靠何泓姗的硬刚和未播出片段澄清误会。

第一季阵容堪称“顶配”,邀请到的都是内娱业界比较强且有实力的姐姐们,像宁静、伊能静、张雨绮、万茜等兼具国民度与话题性。

黄龄、李斯丹妮、孟佳等真正韩团出道的老爱豆,舞台质量自然不用怀疑。

但是对比第六季仅靠着叶童、邓萃雯两位资深演员撑场,其余多为过气艺人或跨界网红,阵容质量上也直接缩水。

《浪姐》系列的成功,本质是让观众看到女性超越年龄、突破桎梏的可能性。而第六季的崩塌,恰恰在于其背离了这一初心。

放大“扯头花”剧情,将女性互动窄化为“宫斗”,62岁叶童的拼搏被边缘化,反而一直推有流量且年轻的艺人。

《浪姐6》的争议,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当然节目组的总导演一定有很大的责任。她一开始做节目的立意就没有找准定位,仍沉迷于“黑红剧本”。

结语

《浪姐》的“来时路”,本是打破偏见、重塑价值的过程。

而今却沦为一场“勾心斗角”的闹剧。最后劝节目组一句:唯有回归初心,才能真正乘风破浪。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