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以为陈德容在这个舞台就是打酱油的,没想到她是来“兴风作浪”的。现在成了焦点人物,把浪姐的话题度直接提升了一个level。
《浪姐6》的舞台话题不断,最近的很多话题都围绕在陈德容身上。
本以为陈德容在这个舞台就是打酱油的,没想到她是来“兴风作浪”的。现在成了焦点人物,把浪姐的话题度直接提升了一个level。
一公时和王蓉因为排练意见不和争吵,在排练时划水严重,最后导致王蓉被淘汰。紧接着,在二公重新组队时,没有队长愿意选她。最终无奈被划分到了吴宣仪和vava组。
本来就不想挑战高难度舞蹈的陈德容,还被分到了吴宣仪这个专业队伍里,她自己也说她没得选,只好认命。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德容到了吴宣仪团队,反而一下子精神焕发,跟之前一公时的表现和状态判若两人。
看了一下视频,陈德容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吴宣仪功不可没。
鼓励赞美
之所以二公没人选陈德容,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她的业务能力不行,都害怕被她拖累。还有一点就是知道她脾气不好,需要被哄着。
最后误打误撞来到吴宣仪团队,其实看吴宣仪的表情也挺无奈的,但是这个烫手山芋不得不接。
吴宣仪了解陈德容的性格,所以一开始就积极鼓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连哄带骗”,不停的对陈德容说:“姐,你可以的,你可以的,新声代唱跳就靠你了”。弄得陈姐姐都不好意思了。
等陈德容练完一个动作,还不停的夸她跳的好看,德容姐姐真棒。
显然,这种被捧着的感觉对陈德容很受用。
对比一公和王蓉的排练,性格直率的王蓉,一心只专注于舞蹈本身,只想着把舞赶快练好,没有考虑到陈德容自身水平和性格特点,所以才导致了不愉快的结果。
人类本性中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
很多时候,一句赞美和鼓励,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能够调动对方的主观能动性。多多赞美对方,更容易事半功倍,获得好的效果。
赋予意义
陈德容不善于舞蹈,但是吴宣仪没有死磕着这个弱点不放,反而是对陈德容说:“德容姐姐,需要你的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给到我,需要你,需要你给我。”
所以,她们在编排时,尽可能的规避陈德容跳舞的风险,把一些她擅长的部分给到陈德容去展示。在表演时也可以看到,《本草纲目》这首歌,被陈德容演绎了一些古风气质。反而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味道。
而在一公和王蓉的排练中,舞蹈难度直接让陈德容丧失信心,消极应战,从而导致王蓉着急,两人出现意见分歧,沟通不畅。
如果当时能够考虑到陈德容的弱势,多理解一下她的无助,可能就不会那么生硬的就事论事了。
还有一点,陈德容在一公时是队长,作为队长,自己跳舞不行本身就会有压力,还要被队员指教,她肯定会觉得没面子。感觉自己没有发挥作用。
而二公到了吴宣仪团队,没有了队长压力,还有一种被赞美,被需要的快感,心情不好都难。心情好,也会有干劲儿。
卡耐基曾说:“喜欢被人认可,感觉自己很重要,是人不同于其他低级动物的主要特性。”
人一旦被赋予意义,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
活跃气氛
一公时可以看到,陈德容组缺乏一种团队精神。王蓉和黄英属于那种很上进,业务能力强的队员,但是却没有活跃气氛的能力。
练习时努力练习,出现问题时不会打圆场,只会就事论事,缺少情感链接。所以才会让陈德容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缺乏情感流动,太理性。
二公组队之前的讲话,陈德容也强调说,自己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觉得团队成员之间彼此有爱很重要,希望可以合得来。
从这点可以看出,理性的王蓉和黄英真的不适合陈姐姐,因为她俩只懂得精进业务,而不会哄她,不善于提供情绪价值。而吴宣仪和vava完全踩在了她的需求点上,所以团队氛围轻松活跃,陈姐姐也更放的开了。
给予肯定
二公小考后,吴宣仪团队虽然成绩欠佳,但是她给予了陈德容很高的肯定。她说陈德容做的很棒,给予了她们很大的支持。还当场拥抱贴贴。
虽然成绩不佳,但陈德容能够得到如此的肯定和鼓励,还是在老师和全体成员面前,可以看得出,她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一个综艺节目,比拼的不光光是硬实力和努力,更是情商和关系的协调能力。
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情感传递和链接。观众除了看表演,更希望看到丰满的个体和感性表达。过于理性的对待一个综艺,像参加一次比赛那样,就会让人觉得乏味没意思。
像王蓉那样,实力和努力都没的说,但个人的感染力和融入力方面,就会逊色很多,所以注定无法走的更远。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这个时代,更需要一个能唤起他人热情的人。毕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开心啦!
来源:WXY综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