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乘风2025》以“三十而历,天地她行”为主题,首次打破棚内录制传统,将舞台搬至海南陵水的海边、云南石林等自然场景,试图通过户外实景打造沉浸式音乐节体验。这一设计初衷旨在以天地为幕布,用自然风光赋能舞台美学,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因天气、地理等不可控因素陷
《乘风2025》以“三十而历,天地她行”为主题,首次打破棚内录制传统,将舞台搬至海南陵水的海边、云南石林等自然场景,试图通过户外实景打造沉浸式音乐节体验。这一设计初衷旨在以天地为幕布,用自然风光赋能舞台美学,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因天气、地理等不可控因素陷入争议,被观众调侃为“没苦硬吃”的典型。
初舞台时就因为海南风大影响了舞台效果,而这一次的二公舞台,更是因为云南天气突发,导致录制期间降温,甚至于彩排时还遭遇近年最低温,雨夹雪天气让地面湿滑,让艺人摔倒的场景,让效果大打折扣。
节目组的初衷显而易见:用自然景观替代工业舞美,打造“无边界”的视听体验。
一公舞台中,王珞丹组的《消散对白》以海浪为背景,嘉宾从礁石走向舞台中央,海风与歌声交织,就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叶童团在沙漠场景中演绎《平凡之路》;二公时,云南石林的喀斯特峰林作为天然屏障,单是《大山》就增添了神秘感。这种设计确实创造了独特的视觉奇观——镜头扫过绵延的山脉、波光粼粼的海面时,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节”而非传统综艺录制现场。
但也因此,自然环境的不可控性严重制约了舞台效果。初舞台因海边大风导致收音失真,舞蹈动作被风力干扰,服装飘逸失控,削弱了表演的完整度;二公在石林录制时遭遇近年最低温,雨夹雪天气让地面湿滑,陈德容等姐姐摔倒,表演状态大打折扣。此外,户外舞台缺乏室内标配的灯光、升降台等设备,导致舞美设计简陋,如宋妍霏组的《舞娘》,如果放在室内,效果显而易见会更突出。
节目组坚持户外舞台,本质上是一场风险与流量的博弈。
来源: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