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浪姐1》有加更版、加长版,《浪姐2》增加了宿舍生活、上班路等内容,《浪姐3》又开创了运动会等游戏环节。
《浪姐》自从诞生以来,就拥有很多正片之外的精彩。
《浪姐1》有加更版、加长版,《浪姐2》增加了宿舍生活、上班路等内容,《浪姐3》又开创了运动会等游戏环节。
从《浪姐4》开始,训练室内容也被做成了独立的衍生节目。《浪姐4》的衍生节目叫《直播训练室》,《浪姐5》《浪姐6》的都叫《训练室全纪录》。
坦白说,于笔者而言,这档衍生节目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为,精彩的训练内容几乎都被剪进正片和加更版了,留给《训练室全纪录》的往往是平淡乏味的。另外,笔者不是任何人的铁粉,没有专门去这种犄角旮旯里找偶像的爱好。
没想到的是,《浪姐6》二公《训练室全纪录》上线后,笔者竟然被炸到了。
炸到笔者的并不是哪位姐姐有了什么炸裂的表演,而是吴宣仪团的任务分配。
在《本草纲目》训练室里,吴宣仪、毛衍七在前面跳舞,陈德容在后面慢悠悠地摆着动作。
吴毛二人的舞蹈的确好看,动作娴熟、整齐划一。尤其是吴宣仪,力量感十足,很是养眼。
陈德容几乎站桩的设计在此处显得格格不入。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她并没有完全不动,上肢还是有一些戏曲动作的。
在一些强度不高的段落,陈德容也参与了齐舞,但是她的水平差距实在太大,跟扭秧歌似的。
这段对比强烈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有一条高赞评论盛赞吴宣仪、毛衍七,说她们很聪明:
“还是这俩女生聪明,压根就不让她(陈德容)跳,(只)让她配音。”
如此安排的确很合适,陈德容的位置不会干扰到吴宣仪、毛衍七热舞,又不必进行高强度地舞蹈训练。
但是,这是因为她们聪明吗?其实不然也,这样安排只是因为无奈而已。
女团出身的吴宣仪,怎会不知齐舞的重要性?如果陈德容可以跟上节奏的话,她们完全没必要把舞台变得如此割裂。
夸吴宣仪、毛衍七聪明,潜台词似乎就是王蓉、黄英不够聪明。
其实,可以稍微多思考一下,正因为一公时陈德容在舞台上表现太拉胯,才导致二公一开始就不给她安排复杂的舞台任务,避免舞台整个垮掉。
另外,若不是当初陈德容硬怼王蓉而暴露了性格问题,吴宣仪、毛衍七也未必会像现在这样哄着她、捧着她。
在相处过程中,吴宣仪、毛衍七对待陈德容的态度既像哄孩子,又像伺候主子,既怕她泄气了不好好练,又怕一不小心把她惹毛了。
二公分组时,吴宣仪说:“你(毛衍七)被激起了斗志,我也是。”两个有斗志的人,目的都是赢,必须小心翼翼地把短板陈德容当成吉祥物,实在是没办法了。
《浪姐3》三公有个类似的案例,当时于文文、张蔷、赵梦、刘恋、唐诗逸等5人合作表演《佳人》。
张蔷年纪比较大,跳不下来整支舞蹈,于是安排她在后方弹古筝,另外4人在前面齐舞。
时至今日,《佳人》舞台仍被一些观众奉为圭臬。每每讨论起《浪姐》经典舞台,都能看到《佳人》的拥趸。
在笔者看来,这种“四缺一”的舞台是有缺陷的,失去了“团舞”的灵魂。
如果这样的舞台能胜过全员齐舞的舞台,那么舞蹈大神唐诗逸的队友都摆烂不跳是否也可以。
根据剧透,二公吴宣仪团赢了,她们以635:611的票数胜过了叶童团。
无论输赢,齐舞环节“二缺一”都是很大的毒点,是不值得推崇的。
结语《浪姐6》节目组始终没能找到艺术表达与综艺逻辑之间的平衡点。
这种“牺牲齐舞保话题”的操作虽然能制造戏剧冲突,却与女团的团队协作精神背道而驰。当情怀滤镜和话题热度凌驾于舞台完成度之上,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向市场妥协的权宜之计。
节目若持续陷入“保皇”的怪圈,终将消解观众对《浪姐》的期待和景仰。
来源:哈尔滨吃货全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