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今日特别节目——《走近科学之协和医学院变形记》。今天我们不讲量子纠缠,也不讲外星文明,就讲讲发生在三甲医院手术室里比《电锯惊魂》更惊悚、比《实习医生格蕾》更狗血的魔幻现实故事。
(开场白)各位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今日特别节目——《走近科学之协和医学院变形记》。今天我们不讲量子纠缠,也不讲外星文明,就讲讲发生在三甲医院手术室里比《电锯惊魂》更惊悚、比《实习医生格蕾》更狗血的魔幻现实故事。
在某全国TOP10医院的手术台上,一位全麻患者正等待命运的裁决。主刀医生突然带着小情人摔门而去,留下敞开的胸腔在无影灯下表演"裸心秀"。这场行为艺术持续40分钟,期间患者仿佛被按下了生命暂停键——麻醉科医生大概在祈祷:上帝啊,请让麻醉药效保持得比肖医生的爱情更持久些。
这位掀起腥风血雨的董袭莹女士堪称医学界六边形战士:哥大附属女子学院经济学学士(注:此哥大非彼哥大,相当于买了康师傅冰红茶却说是康师傅私生子)、协和医学院四年速成博士、师从骨科院士研究妇科、规培胸外科就职泌尿科。这职业路径就像把《外科风云》《妇产科男医生》《急诊室故事》揉碎了重组,堪称医疗界的弗兰肯斯坦。
普通医学生的人生是马拉松: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2年=31岁才能持证上岗。而我们的董天才却开着玛莎拉蒂在医学高速路飙车:四年完成别人十一年的课程,论文能跨三个科室,规培能跳四个专科。这哪里是学医?分明是在玩《模拟人生》医学DLC,还开了修改器。
协和"4+4"学制本是给天才准备的快车道,结果成了权贵二代的VIP通道。推荐信制度让医学殿堂秒变阳澄湖——只要你是"螃蟹",进来涮一涮就能贴金上市。建议协和招生办改名《论投胎的艺术》研究院,毕竟在这里,DNA检测比GRE成绩更重要。
董女士的家族树堪称学术界的红杉林:外公是院士、爷爷是协和大拿、父母在央企研究院执掌乾坤。这配置简直是中国版《继承者们》医疗特别篇——别人拼论文她拼家谱,别人做实验她做关系。难怪她的职业轨迹像量子纠缠,能在不同科室间瞬间移动。
更魔幻的是,这位跨界女王还能让骨科院士跨刀相助,把胸外科变成自家后花园。建议中日友好医院改名为"中日友好家族企业",毕竟在这里,职业规划≈家族势力范围规划。
当我们还在为"规培生月薪三千"鸣不平时,某些人已经开着保时捷卡宴驶入手术室。普通医学生的晋升路是《荒野求生》,董女士们的晋升路是《爸爸去哪儿》。这场荒诞剧最可怕的不是一个人的投机取巧,而是整个系统的溃败——从招生制度到职称评定,处处都是可钻的"后门尺寸"。
想想疫情时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再看看这些把手术台当情趣酒店的"白衣天使",真应了那句古话:有些人把白大褂穿成了婚纱,有些人却把它穿成了情趣内衣。
主刀医生肖某的私生活比他的手术刀还锋利:原配是北大博士,小三是护士长,小四是跨界天才,小五小六还在候场。建议胸外科改名为"心胸开阔科",毕竟肖主任用行动证明:只要心胸足够宽广,就能装下整个护理站的春天。
这场闹剧能曝光,全靠原配夫人的降维打击。果然,在权力游戏里,最致命的武器往往来自卧榻之侧。只是可怜那位手术台上的患者,莫名其妙成了大型伦理剧的活体道具。
(终章)给协和医学院的整改建议:
1. 立即成立"医学奇迹调查组",建议邀请朝阳群众参与监督
2. 开设《论如何正确使用推荐信》职业道德必修课
3. 建立医生家族树数据库,防止出现"医学门阀"
4. 手术室加装情感监测系统,心率异常自动锁门
5. 将4+4学制更名为"VIP速成班",坦诚面对招生现实。
来源:季风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