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一期的内容播放结束后,我把进度条重新拉了回去,毫不夸张地说,在同一天时间里,我把这期节目的内容来回看了整整三遍。
前几日,因为朋友的疯狂安利,于是我就去看了《种地吧第三季》这个综艺。
在第一期的内容播放结束后,我把进度条重新拉了回去,毫不夸张地说,在同一天时间里,我把这期节目的内容来回看了整整三遍。
震撼、感动、悲悯、无力…
在眼泪夺眶而出的瞬间,我实在找不到能够精准地表达出我复杂的感受的任何言语。
我隔着冰冷的屏幕,看见了人间疾苦,心生悲悯却无普度众生之力;而屏幕里头,那些在祖祖辈辈所热爱的土地上扎根、生根的农民,才是真正受尽了人间疾苦。
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土壤是他们谱写生活诗章的纸,传承的种子是他们蘸取的墨,风雨是倒悬的笔尖,它不听辛勤只听天。
通过这个节目,我第一次知道了囊谦县。
种地吧--十个勤天,让我看见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具象化。
在我的生活经验里,我一直以为盐是白色的,直到通过节目知道了白扎盐场,才了解到原来盐竟还有红盐和白盐之分。
白扎盐场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建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盐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制盐历史,且仍保留着原始的采盐方式。
白扎盐场是自然馈赠给囊谦的瑰宝,这片美丽土地上的每一粒盐都凝结着高原的纯净、农民的心血和历史的厚重。
村里大部分的住户都是靠盐为生,一代传一代。
可是,盐农要维持生计和传承制盐技术,仅仅依靠土地的力量和辛勤的劳作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市场,需要技术搭建一座连接囊谦和外面世界的桥梁,只有这样,这个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盐场产出的盐才有机会走出囊谦,走出青海。
盐农真挚朴素的愿望不为其他,只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赖以生存的制盐技术,能够经由年轻人的双手继续传承下来。
是为生计,也是为传承。
对于盐农来说,盐是自出生起,父母就埋在身边的一粒种子。
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盐农是如何将它传承,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盐农是如何为生计而受尽疾苦,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盐农在盐场上虔诚许下的愿望。
如今,愿这粒被盐农寄予厚望的传承的种子能够在年轻一辈的手里更好地延续下去,愿白扎盐场的盐能走出囊谦,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通过节目知道更确木兰校长的事迹后,我无法不为之感到深深的震撼。
扎根在故乡高原的更确木兰校长,是这片土地上的第二种氧气。
这片土地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随意翻开任何一页,皆是写满疾苦的诗章。
然而,让人深感震撼和敬佩的是,更确木兰校长在这些疾苦的诗章上,撒下了希望的种子,他用一生的心血浇灌和滋养着这片土地,从此,艳丽的花朵在寒冷的高原大地上迎风绽放。
更确木兰校长为了给学校的长久运营上一道“保险”以及能够让贫困的孩子解决学习和就业问题,于是他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芫根饮料加工厂。
然而,经营工厂的过程却充满了超乎想象的艰辛。
因为地区极为偏远,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销售渠道在这里几乎无法施展拳脚,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和推广方式,导致陷入滞销困境。
工厂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芫根,本是为了带动老百姓的收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同时为贫困孩子提供学习和就业机会。然而,产品的滞销让更确木兰校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想维持工厂和学校的正常运转,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
“我们村里没有医生,然后他们要治病的话,要走20公里,走到那个县城上治病。”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学藏医?”
“因为在这个学校,是不用交学费的。”
“有些人病了,然后没有医生,然后躺在床上,很痛苦的样子,就是特别可怜,害怕他死掉。所以那时候我想,我是个医生该多好。”
“如果我学藏医,那时候我是一个医生的话,就不会让爷爷在凌晨一两点的时候去世。”
“小时候,妈妈跟我说过:救活一个人,幸福一辈子。所以我想当村医,救更多的人。”
“在这个学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当我们在为要走二三十分钟的路程而抱怨时,有人为了治病却要走20公里路。
当我们为自身的困苦发出声声抱怨时,世界的某些角落,有人正深陷远超于此的苦难泥沼。
更确木兰校长心怀无垠的大爱和崇高的大义,他对苍生所遭受的苦难,怀揣着深沉的悲悯,也正因为这份悲悯,让他选择留在囊谦,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人生和生命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他看见了疾苦,并毅然决然地朝着疾苦奔去,为那些受尽人间疾苦的人们送去了慰藉的曙光。
这片土地太需要他了!
是他给予了这片土地新的生命;是他让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有了第二种可能;是他倾尽一生,将许多生命要历经的苦难诗行,改写为希望的篇篇。
“你说,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呢?他不追名不逐利,甚至他在面对死亡时,想的念的都是万一他不在了,孩子怎么办,学校怎么办。”
“他好像生来就是为了拯救苍生,化解苦难而来的。”
更确木兰校长的伟大事迹,带来的震撼难以言表。这早已超越了探讨其选择是否值得、意义何在的层面。是他那满溢着悲悯的人性,促使他毅然决然地踏上解救苍生之路。先生之举,彰显大义,绝非只言片语所能尽述。
由于水电供应不足的原因,大棚蔬菜陷入了令人痛心的局面。原本嫩绿的菜苗,却是成片的枯萎;原本茁壮成长的蔬菜,却冻死于低温中。有些种子,即便播撒入土,也因缺乏适宜的水电条件,迟迟无法发芽,只能在冰冷的土壤中沉寂。可以说,水电供应不足的问题,给这些蔬菜的生长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水电,对于大棚蔬菜而言,犹如生命之源。
水电,决定着大棚蔬菜是否能存活,决定着村民的生计,也决定着村民能否吃上好的蔬菜。所以,水电供应不足的问题,对当地菜农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明明自己就已经过得很不容易了,但成林却仍心系同样过得很不容易的村民。他会自愿把种出来的蔬菜分给村民,会自愿把大棚蔬菜的收入分给低保户。唯愿大家都能吃上好的蔬菜,为此,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努力。
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善良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秉性,无需雕琢,自然流露。
作为父亲,成林深知,孩子的未来是一场漫长征途。
从明白考上公务员如摘星般困难,到为孩子另谋出路,到尽力把各方面做好以为孩子奠定基础,再到想尽各种方法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铺路。正如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亲对孩子的爱,是一场跨越岁月长河的布局,每一步都饱含着对孩子未来的筹谋。
“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我们下次争取把技术带来。”
他们以最纯粹的敬意,迎接他们寄予厚望的希望,待希望远去,又以最真挚的礼仪相送,让这份希望始终被敬意和感恩环绕 。
《种地吧》,让我认识了囊谦,在那偏远的土地上,处处闪耀着令人动容的大义和无疆的大爱。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滋养着无数心怀善意的灵魂。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慈悲,是他们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始终有这样一群人,用质朴与热忱,书写着人性最美的篇章 。
期待看见,被引进了技术的囊谦;期待看见,囊谦的产品销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期待看见,囊谦村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来源:丫头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