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奔跑吧》常州站路透视频显示,常驻嘉宾白鹿在录制中更换名牌为本名「白梦妍」。这一操作经节目组官方抖音号转发后,#白鹿 白梦妍#话题10分钟内登上微博热搜榜TOP3,截至发稿阅读量达1.2亿,引发「综艺真实感」讨论热潮。
据《奔跑吧》常州站路透视频显示,常驻嘉宾白鹿在录制中更换名牌为本名「白梦妍」。这一操作经节目组官方抖音号转发后,#白鹿 白梦妍#话题10分钟内登上微博热搜榜TOP3,截至发稿阅读量达1.2亿,引发「综艺真实感」讨论热潮。
名牌设计差异化引关注
从节目组公开物料看,白鹿的「白梦妍」名牌采用手写体设计,搭配常州青果巷水墨画底纹,与其他嘉宾的综艺感字体形成视觉差异。现场粉丝向节目组赠送的「欢迎梦妍回家」灯牌(据粉丝后援会声明),在镜头中多次入镜,对比同期综艺《XX挑战》的「纯娱乐向」录制风格,引发「综艺地域化表达」的行业思考。
方言互动成传播爆点
在非遗体验环节,白鹿用常州话介绍梳篦工艺的片段(取自节目官方预告),经抖音「常州文旅」账号转发后,单条播放量超800万。其工作室同步发布的「录制vlog」显示,她在后台与家人短暂团聚的画面被剪辑保留,网友评论:「综艺里的亲情线,比剧本更有温度。」
「本名营销」背后的综艺创新逻辑
综艺研究专家张宁在《2025娱乐产业白皮书》解读:「头部综艺面临创新瓶颈时,挖掘嘉宾地域属性是破圈策略之一。白鹿作为常州籍艺人,其『本名+乡音』的组合形成天然情感连接点,数据显示,节目相关话题中『家乡』『真实』关键词占比达37%(微热点舆情分析)。」
地域文化和综艺能互相「抬轿子」啦!
常州市文旅局宣传科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节目中出现的篦箕巷、梳篦工艺等元素,均为前期与节目组共同策划的『文旅融合实验』。」数据显示,节目路透发布后,常州旅游搜索量环比上涨210%,非遗手作体验预约量增长350%(援引常州文旅官方数据)。
正方看法
某娱乐数据平台调查显示,62%的受访观众认为「展示本名与家乡是艺人去标签化的积极尝试」,粉丝代表@常州小茶表示:「从『白鹿』到『白梦妍』,看到的是她对家乡的归属感。」
反方质疑
律师王欣在法律专栏指出:「公众人物本名属于个人信息范畴,综艺中使用需确保当事人授权。若名牌更换为节目组主动设计,可能涉及肖像权与姓名权的合规性讨论。」(注:白鹿工作室已发声明确认「全程参与名牌设计」)
从白鹿的「本名实验」不难看出,2025年综艺正在寻找「娱乐性」与「在地性」的平衡点。正如《奔跑吧》总导演在采访中所说:「我们希望通过嘉宾的真实连接,让节目成为城市文化的流动窗口——而所有创新的前提,是对嘉宾个体与地域文化的双重尊重。」
来源:影之深渊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