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往年的本子,大家都认为她很有可能是节目重点押宝的对象,节目给她的镜头一直都很多。
王珞丹是本季浪姐第一个出场的姐姐,
根据往年的本子,大家都认为她很有可能是节目重点押宝的对象,节目给她的镜头一直都很多。
虽然二公以后一直在输,但也是一路队长走到现在。
尤其是最近师姐帮唱场,王珞丹、李晟与萨顶顶、美依礼芽合作一首《诀爱》,
两大vocal师姐,加上势头正劲的李晟,把王珞丹衬托成“拖后腿”的角色,她也因此没少挨骂。
感觉不仅是浪姐,王珞丹的整个个人职业生涯,也一直是这种“要火不火”,走一步退三步的拧巴感。
大家对她的记忆,包括她个人主页的介绍,还一直停留在《奋斗》米莱这个角色中。
曾经和刘亦菲、杨幂、黄圣依并称四小花旦,拿过金鹰女神的王珞丹,
为什么之后作品寥寥,事业总是欠点火候呢?
浪姐第一期的时候,曹颖想问王珞丹,“有人叫错过你的名字吗”,
王珞丹屡屡堵住曹颖之口,让她“知道尴尬就别问了”。
曹颖所指,大家都心知肚明,是王珞丹之后的白百何,跟她“撞型”了,很多人都分不清这两个人。
但要把王珞丹后来的销匿,归结于白百何的出现,也有点太武断。
因为一个人的命运,他顺与不顺、发展如何,都是自己所修的因果,是心智、心境、选择等综合因素,导向的状态。
从白百何的角度看,她就没有王珞丹的阴影吗?
但她还是走自己的路,一直在尝试、在破局,她也有自己低迷的时候,现在都挺过来了。
所以说白了,人的很多困境,还是心里的畏惧造成的。
王珞丹总是给我一种,“用个性遮掩逃避心态”的感觉。
她平常唱歌、玩乐器,看着十八般武艺,实则到浪姐舞台上,哪样都没有说很精的样子。
这些技能,更多变成了她“才女”、“文艺”标签的加持。
但我一直感觉,“才女”、“文艺”这种标签,在圈内其实都是不咋能混得开的人设,
看似超凡脱俗,实则不够积极入世,淡漠,且很容易因为没有真材实料,随时有翻车的可能。
王珞丹表现出来的,要守自己内心一片净土的清高,实则也跟她的野心是相悖的。
在这个圈子吃这碗饭,谁不想红啊。
有野心并不可耻,但感觉王珞丹花了很长时间在纠结,包括浪姐请了她那么多次,她都拒绝了,今年才来也是。
纠结什么?纠结实力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舞台。
是的,看似傲娇的王珞丹,骨子里对自己并不确信。
这其实是当年爆红过后,没能把实力匹配上来的后遗症。
人很容易把一时的幸运、平台的托举,归结为自己的实力,
而在这顶峰之后的下坡路,落差感会很大,不沉淀就会越来越退缩。
王珞丹在米莱之后,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夯实地基,
转型的过程中,尝试的白月光、大美人的风格,也都不太适合她。
我感觉选角过程中,她也是有自己的清高在的,这是放不下面子、身段导致的决策失误。
包括公开表示签公司的要求是不炒绯闻,不暴露个人隐私,
看似是艺人合理权利,实则并不契合市场需求。
自命不凡,在圈里是最不值钱的,因为资本只看市场反馈,而娱圈从来不缺新鲜面孔。
消沉一段时间后,王珞丹就逐渐适应了“恃才傲物”这个壳,这也是她一贯的安全屋。
我还有一个感觉,其实王珞丹也是蛮恐惧,娱乐圈这个充满比较的环境。
她拒绝上浪姐,也是因为这是一个竞技类节目。
王珞丹曾在节目中分享过,小时候自己被妈妈骂的情形,当时她觉得妈妈是偏向姐姐的,自己是不被喜欢的。
姐姐在家庭里一直是更有才华、更漂亮、更讨人喜欢的那个,父母对王珞丹原本的理想规划,也只是安安心心当个老师就行。
后来王珞丹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自己。
所以她内心不可能是自己表现出来的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状态。
而事业受阻之后,小时候敏感、不自信的记忆又会跑出来,
尤其是白百何的出现,经常有人会误认这两个人,对王珞丹来说也是心里的一根刺。
不得不说,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是如何被养育的,跟父母、兄弟姐妹如何相处,都会影响未来成人阶段与自己、与世界的相处模式。
不过,能感觉王珞丹正在试图改变自己回退的模式了。
来参加浪姐,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她说自己来浪姐6,是感觉“是时候”了,
也许她现在的状态不是自己最好的时候,能感受到她大概因为这些年的内心拉扯,消耗了很多能量,
但敢表达自己想赢、想红的野心,已经很好了。
人得是流动的、变化的状态,才有生机,
别害怕横冲直撞会有险滩恶石,溪水就该一路欢歌向前。
来源:黄小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