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档号称“青春创业纪实”的综艺《进厂吧!兄弟》横空出世,9位“厂弟”在海宁皮革城上演“从零造品牌”的热血戏码。节目组高举“真实创业”大旗,这是打工人的“变形计”,还是内娱又一大型沉浸式广告?
最近一档号称“青春创业纪实”的综艺《进厂吧!兄弟》横空出世,9位“厂弟”在海宁皮革城上演“从零造品牌”的热血戏码。节目组高举“真实创业”大旗,这是打工人的“变形计”,还是内娱又一大型沉浸式广告?
“进厂”人设:综艺版“老板模拟器”
节目设定中,9位嘉宾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全包,号称“零经验挑战创业”。但现实中的工厂流水线,可没有明星同款的“金手指”——海宁皮革城提供的产业链支持,从原料到销售“一条龙包办”,甚至连设计师都是“金顶奖”级别的大佬坐镇。
反观真实打工人,进厂意味着日复一日的流水线、月薪三千的“提桶跑路”,以及“黑中介”的套路。而节目里,嘉宾们手握“拼搏与勇气的钥匙”,在皮革城的“商业乌托邦”里轻松通关——这波“创业滤镜”,怕不是把工厂拍成了迪士尼乐园?
综艺即广告,内容即带货
海宁皮革城这次押宝综艺,算盘打得震天响。节目里高频展示的“千家企业供应链”“设计师天团”“年客流量百万”,简直是**皮革城招商PPT的3D立体版。更别说去年借《繁花》热度狂刷存在感,今年又靠综艺收割流量——这波“内容营销”,堪称传统产业转型的教科书级操作。但问题来了:当综艺变成商业宣传片,观众还能看到真实的创业困境吗?比如皮革产业同质化竞争、电商冲击下的转型阵痛?节目组恐怕只敢拍“热血逆袭”,不敢揭“行业伤疤”。
明星“进厂”:是体验生活,还是真人秀剧本杀?
嘉宾名单里,既有选秀爱豆,也有学霸老板,人均“高颜值+高学历”配置。但真正的工厂青年,可能连简历都投不进皮革城的设计部。节目里“厂弟”们光鲜亮丽地讨论品牌理念,现实中的打工人却在算“加班费够不够交房租”。
更讽刺的是,节目录制长达5个月,而现实中的工厂普工,可能干不满一周就“提桶跑路”。这种“反差萌”,到底是励志,还是对真实打工人的冒犯?
让明星走进工厂踩缝纫机,开启创业之旅,算是把目光对准基层。当下综艺往基层走,一来能填补大众对基层工作认知的空白,二来让节目脱离悬浮的娱乐化,扎根生活,产出真实有深度的内容。
踩缝纫机手作制作的少年们
年轻人的“进厂焦虑”:综艺治不好,内娱也救不了
节目想传递“奋斗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但现实中的年轻人正用脚投票:制造业招工难,不是因为年轻人“不能吃苦”,而是流水线的性价比早已被外卖、直播碾压。即便皮革城提供再完善的产业链,年轻人要的不仅是“生存”,更是“生活”——自由的作息、上升的空间、不被机器异化的尊严。
不过节目也有争议,有人觉得是借进厂噱头博眼球,内容流于表面。也有人吐槽这是对“踩缝纫机”坐牢梗的不当挪用 ,消费大众认知。但不管怎样,这类尝试为综艺创新开了新思路,就看后续能不能真正深入基层,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了
如果让你“进厂”创业,你会选择皮革城还是电子厂?*评论区聊聊你的“狠厂人生”! 👇
来源:电视剧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