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说一,我去年看《再见爱人》,对黄圣依一方面有些无语,找了个杨子这样强势的老公,她的能量是被压制着的,有种“淡淡的死感”。
有一说一,我去年看《再见爱人》,对黄圣依一方面有些无语,找了个杨子这样强势的老公,她的能量是被压制着的,有种“淡淡的死感”。
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她其实表达能力很强,有时只是不愿说,懒得跟杨子争辩。
最近看家庭情感综艺《是女儿是妈妈》,她的表达能力和看问题的角度,再次让人眼前一亮。
果然,她的《博弈论》不是白读的,她也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是个花瓶。
聊天环节,导演组提出几个话题,其中一个是:全职妈妈是不是一种职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议题,近年来因为家庭分工、子女教育、城市化等原因,“全职妈妈”成为一个特定群体。
她们为家庭付出很多,但也存在不少困境。所以,所谓“全职妈妈”到底是不是一个职业?
大部分嘉宾都说是,并认为全职妈妈辛苦付出很多,有很大价值。
黄圣依的观点却恰恰相反。
她认为,既然是一种“职业”,那应该是一种社会属性,应该得到劳动报酬,这样才叫“职业”。
全职妈妈当然是有很大价值的,她是在家庭层面的分工不同,有人去做外面的事情,有人管理家庭内部事宜,所以她是应该得到劳动报酬的。
但,既然不是一种“社会属性”,那么这个劳动报酬,应该由谁来付?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点赞,黄圣依说到核心问题了。
其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全职妈妈”一词只是说起来好听,更多还是无偿做家务、带孩子居多。
默认了你是妈妈,是老婆,做这些就是份内,要工资?开玩笑呢。
如果真是“职业”,就应该有工资,有kpi,有休息日。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人不但没工资,可能连家用都难要。
这里还有个区别,工资是个人收入,家用是家庭整体开销。
比如3000块钱家用,是维持整个家庭运作的花销,而不是这个妈妈花在自己身上了。
但有些男性,他觉得你在家带孩子就是享清闲,啥也没干,甚至觉得你懒。
他一个月给3000块钱家用,就恨不能尾巴翘上天,还觉得他在养你。
所以,黄圣依一针见血:如果是“职业”,就应该有劳动报酬,那么,这个劳动报酬,该找谁要?
李嘉格脱口而出:找孩儿的爸。
但她也承认,伸手要钱的滋味不好受。
明明是家庭正常开销,你也知道跟他要钱是应该的,但是真到了要钱的时刻,还是不行。
所以她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事实上李嘉格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她老公车澈,曾是不少综艺节目的导演,后来还做过爱奇艺副总裁,收入不菲,算起来年薪1000万吧。
但李嘉格怀孕生孩子期间,没有收入,她就没办法心安理得地跟车澈要钱,后来还是赶快想办法做直播,这样才有了一些安全感。
这就是很多女性的真实处境。付出很多,但依然缺乏底气,缺乏保障。
所以,黄圣依也谈到,应该从社会的某个角度来呼吁。并认为,全职妈妈除了应该得到劳动报酬,还应得到情绪价值,被尊重和认可。
我觉得她讲得很好。公众人物影响力较大,进行发声呼吁,也是提高社会重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意思是,后来导演问陈梦和程潇:两位未婚女士,将来有可能做全职妈妈吗?
两人异口同声:绝不可能!
是的,有的人热爱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极大乐趣、自由、社会成就感,很难再退回去,局限于家庭。
但,也一定有人更热爱家庭、擅长育儿,并从中得到价值和乐趣。
也一定有人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走到了全职妈妈的位置。
无论哪种原因,孩子不是自己长大的,一定需要有人养育,照料。
孩子不仅是一个妈妈生下的小生命,也是整个家庭的后代,更是国家的未来。
如果全职妈妈的处境能得以改善,
比如,通过一定机制,使她们的劳动价值以工资形式得到保障,又比如,从家庭到社会,都来尊重和认可她们的价值和付出。
这必然会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是洛红尘,欢迎关注哈。
来源:洛红尘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