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过世的父亲说事儿造梗,这样的脱口秀内容和表演,你接受吗?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2 16:53 3

摘要:“火化他的那天,我一直看着我爸。周围的亲戚都说我可怜,都到了最后一刻了,还在希望他睁开眼睛,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防着他睁开眼睛。”

一段脱口秀表演视频显示:一位女性脱口秀演员,拿已经过世的父亲玩梗,令许多观者有强烈的不适感。

脱口秀是一种冒犯的艺术,但拿自己过世的亲人来作为“冒犯”对象,合适吗?

且来看一看这位女演员的脱口秀里,都说了些什么?

“我爸爸很爱我。我小的时候不敢看鬼片,我爸为了锻炼我的胆量,亲自变成了鬼。”

“火化他的那天,我一直看着我爸。周围的亲戚都说我可怜,都到了最后一刻了,还在希望他睁开眼睛,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防着他睁开眼睛。”

“在我仅存的鬼片知识里,一个没有心跳的人在冰柜里冻了3天还能活过来,八成不会再是人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你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你的此生挚爱,但同时你也知道他今天非死不可。”

“我很爱拍照。我以前见到过一只特别大的松鼠,我差一点就和它拍照了,如果不是因为是在我爸爸葬礼上的话。”

大家看完这段脱口秀的文字同步传译,你的感觉是什么?

我谈谈我的感觉,抛砖引玉吧。

我看后的感觉,不好笑,很尴尬,是一种对方搔胳肢窝强行搞笑的未遂感。

1、情感上无共鸣。冒犯父亲,尤其是已经去世的父亲,来制造脱口秀的伦理梗,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很难唤起观众的共鸣——在大家心目中,父亲是特殊的存在,去世的父亲,适合谈论他的场合,只适合亲友之间,氛围则适配淡淡的忧伤。在脱口秀这个追去爆梗和炸裂气氛的场合,用父亲造梗,情感上有硬伤;

2、文化上不相容。脱口秀,众所周知它是舶来品,是源于西方的一种娱乐形式,以犀利和冒犯强者为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则是忠孝。对于父亲,可以缅怀,可以纪念,可以怀思,但不能调侃,不能戏谑,不能冒犯。

3、造梗失败无代入。无论是“他亲自变成了鬼”,还是“他今天非死不可”,抑或是“防着他睁开眼睛”,都给人一种强行制造突兀和矛盾的感觉,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脱口秀梗南辕北辙。听后只觉尴尬,而非会心一笑。

4、这位脱口秀演员有没有想过,即便观众被你逗笑了,你献祭出父亲造梗,值得吗?

大家对此有何高见?

来源:老照片故事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