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怒斥潜规则:郝雷“真性情”也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5 09:23 1

摘要:在最新一期综艺《无限超越班》中,演员郝蕾一句“不红就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不仅让现场嘉宾哈妮克孜当场落泪,更撕开了娱乐圈“唯流量论”的遮羞布。这一言论迅速引爆网络,成为舆论焦点。郝蕾为何会发出如此犀利的感叹?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行业生态?

在最新一期综艺《无限超越班》中,演员郝蕾一句“不红就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不仅让现场嘉宾哈妮克孜当场落泪,更撕开了娱乐圈“唯流量论”的遮羞布。这一言论迅速引爆网络,成为舆论焦点。郝蕾为何会发出如此犀利的感叹?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行业生态?

节目中,演员哈妮克孜自曝因一次探班经历错失角色。她回忆称,某次探班时戴了大框眼镜,结果被制片人以“不够好看”为由换角。面对制片人看似“专业”的选角标准,郝蕾当场翻白眼,直言:“都不用听,不红就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

哈妮克孜的遭遇并非个例。制片人以“形象不符”为由否定演员,实则是流量至上的行业规则作祟。郝蕾的怒怼,既是对哈妮克孜的安慰,更是对娱乐圈荒诞逻辑的公开控诉。

郝蕾的感叹并非一时意气,而是对当下娱乐圈畸形生态的深刻洞察。

制片人表面上以“颜值”“形象”为选角标准,实则暗藏对演员流量的考量。正如郝蕾所言,若演员有流量,“戴墨镜探班”不仅不会被挑剔,甚至可能被赞“有个性”。

流量数据成为资本衡量演员价值的唯一标尺,导致实力派演员被边缘化。郝蕾曾多次公开批评这一现象,强调演员的核心应是演技而非曝光度。

制片人常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真实意图,例如用“不够美”代替“不够红”。这种“PUA式”打压让演员陷入自我怀疑,而郝蕾的直率发声,正是对这种虚伪逻辑的反抗。

郝蕾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它戳中了娱乐圈的痛点: 流量能带来短期利益,却无法支撑长期的艺术价值。许多“顶流”昙花一现,最终被观众遗忘。

选角以流量为导向,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观众对“面瘫演技”和“注水剧情”的吐槽,正是对行业现状的反噬。

新生代演员不得不在“打磨演技”与“追逐流量”间挣扎,而实力派则因缺乏话题度逐渐被市场冷落。

作为资深演员,郝蕾的直言不讳源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她曾多次公开批评娱乐圈乱象,此次更是以“不红是原罪”的犀利总结,揭露了资本与流量合谋下的荒诞逻辑。尽管可能得罪业内利益集团,但她选择站在演员的立场发声,这种勇气在“明哲保身”成风的娱乐圈尤为珍贵。

事件发酵后,网友纷纷力挺郝蕾:

“郝蕾说出了真相!不红的演员连呼吸都是错的。”

“制片人找借口的样子真可笑,流量不够就直说!”

“希望内娱少点虚伪,多些对演技的尊重。”

也有观点认为,郝蕾的批评虽尖锐,但改变行业现状需从资本、平台到观众的共同努力。

郝蕾的“无奈感叹”,实则是为无数被流量规则压制的演员呐喊。当行业将“红”与“对”画上等号时,艺术创作的初心早已被消解。或许,唯有打破流量迷信,回归作品本身,才能真正实现“红与不红,皆是演员”的理想生态。

来源:八卦小喇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