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期《歌手》一出来,微博就像炸锅了,#GAI被淘汰#冲上热搜第一,你再一看舞台视频,说实话,懂点音乐的人都会冒出一句话:
这一期《歌手》一出来,微博就像炸锅了,#GAI被淘汰#冲上热搜第一,你再一看舞台视频,说实话,懂点音乐的人都会冒出一句话:
“他这期怎么也不该走。”
黄丽玲一开口,全场直接肃静。就这嗓子,就这情绪稳定度,真的是开口跪。她唱《失恋无罪》那个段落,一句“我不爱了”甩出去,全场像被扇了一耳光似的安静。
她就是来收割的,毫无压力。你能感觉到她不是来比拼的,是来“宣布归位”的。
反过来看GAI,他唱的是《故湘,风》,不是快嘴飙车,是那种一点点往你心里渗的作品。
他这次完全跳出了说唱的舒适圈,那种稳稳的叙事感,加上舞台铺陈,情绪是往里压的,不炸,但抓人。
可就这么一场打磨得滴水不漏的舞台,他被淘汰了。
你没听错——唱最稳、情绪最真、改编最克制的一场,成了告别演出。
观众能不炸?GAI粉当然炸,但哪怕不是粉,看完也会皱眉:“这票数,谁投的?”
一边是“演唱中规中矩”的米奇·盖顿第5,一边是“气声黏黏糊糊”的单依纯第6,GAI第7直接被扔出去。
不是争议,是离谱。
说句公道话,单依纯这场的锅,她一个人扛不住。
选的是孙燕姿的《开始懂了》,但据说这首歌本来不是她自己要唱的,是节目组临时干预选曲,最后定下来,她和团队现场两小时急改编,编曲都来不及细打磨。
你说她唱得一般吧,有道理;但你要说她不用心,那是真冤。
她一直走的是那种“空气感唱法”,这次开头又是标志性的气音、柔声、延迟咬字,听起来确实不那么抓耳。可她那套唱法你不能一刀切地说好或不好,关键是要放在对的场景和对的情绪下。
问题在于——这首歌太赶了,准备时间太短,编曲也没给她加分。她从头到尾都像在努力“稳住”,没有发挥空间,也没有情绪堆叠的余地。听众当然觉得“不上不下”,但这种不上不下,不是她不争气,而是整个舞台没有给她争气的机会。
这轮她第6名惊险过关,很多人觉得是节目组在“惯着她”。可如果你知道她被节目组干预选曲再去重新理解一首歌、重新适应舞台,你反而会明白,这一分,其实是命悬一线里拼出来的。
但最荒唐的还不是她上了,是GAI下了。
她和林志炫的1V1,林赢了;节目赛制说好的“赢者上、输者走”,结果临了节目组告诉你:“不好意思,这场还是按总票数算,GAI你末位,走人。”
这跟赛马冲刺到终点还得看后台数据有没有上传成功,有啥区别?
有人靠技术,有人靠气场,有人靠舞台记忆点,但也有人,不靠这些——靠的是节目组给不给留口气。
这一轮,单依纯其实挺无辜,甚至可以说,是她帮节目组兜住了那一场临场混乱。可兜住了,也没能赢得好感。
节目里最难的角色,从来不是最差的,而是那个被留了下来、但没人鼓掌的人。
林志炫的确厉害,挑了一首叫《太难唱了》的歌,也真是太难唱了。人家是来复仇的,不是来体验生活的。
技术上挑不出毛病,但听感上有门槛,太拧巴了,每一句都像在舞台剧里“用唱法演戏”,你要是不熟他那一套,可能还真觉得“这人是在咬自己的舌头”。
但他赢了。节目赛制说了,赢了对手,就能复活,替代末位。
于是林志炫上岸,GAI出局。
是不是赢得光明正大?从规则上讲是,从观感上讲,就一句话:
李佳薇这期其实也不错,唱《想你的365天》,有情绪、有共鸣,唱到后面明显抓住了观众的心。她拿第三,大家没太有异议。
艾莉西亚·伊芙琳继续走她的精灵挂路线,选了《Zombie》,有舞台表现力,有气质,但唱功还是真不够硬,第二名拿得有点虚。
陈楚生一直是稳定发挥。这次唱《红绣花》,还请来原唱门尼来参与改编。舞台氛围做得很满,唢呐一响,有点“文艺青年的战争片”的感觉。
你要问他为什么总进前三后四,那是因为他是“讲故事”的高手,这点没人比得过他。
说到底,《歌手》不是纯比唱功的舞台,也不是谁哭谁留的情感秀场,它越来越像一个“声音资本”的游戏。
你想留下来,得会唱、会选、会抓人心;你唱得再好,但不讨巧、不抓眼球——对不起,你就站不稳。
GAI这一出局,是冤吗?从听众角度,是的。但从节目组操作来看,也许正好:“制造争议,带动热度。”
黄丽玲稳坐第一,观众喊“节目回春”;GAI被刷出局,全网说“节目失德”。
一边喝彩,一边咬牙,这才是综艺最要命的魅力。
来源:古风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