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厨师们走出后厨,走上舞台,风格多元,气场堪比模特,哪里还有半点我刻板印象中的“厨子”模样?
曾经,我对厨艺比拼的认知是酱紫的:
厨师出场, 烟熏火燎如仇人见面,职业和勋章直 接亮在穿着装备上。
上图《食神》,下图《中华小当家》
评审试吃,必七情六欲上脸,与食材共舞且开始吟唱。
但《一饭封神》 这档综艺一上线,就颠覆了大众对“厨神争霸赛”的传统印象:
硬汉风、朋克风、森女风,吹着军号的,牵着鸡出场的……
厨师们走出后厨,走上舞台,风格多元,气场堪比模特,哪里还有半点我刻板印象中的“厨子”模样?
老熟人倒也有,九转大肠小哥再次复刻经典 , 面对评审迟迟不动筷,提出“老师我陪你一个好不好”的试“毒”请求。
这次真处理干净了
这就是没被娱乐圈荼毒的素人嘛?
发现没, 厨师pk玩法早 已next level 。
能在众神打架的暑期档杀出重围,《一饭封神》凭什么?
三个字:活人感。但不要紧,结果或许出乎意料,但点评句句在理,还深入浅出地帮大众去掉了理解门槛。 评审的辣评非常接地气,简直是 处处“演我”。 一位选手要将臭鳜鱼二次发酵,以降低臭味,荣叔真诚发问“臭鳜鱼不就是要臭吗?” 嘶,好朴素的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Fine,你是懂 怎么拿捏我的 。 朴实无华的交流,竟字字珠玑。
比如厦夜星厨和杨艳彬这组新生代好兄弟,因为互相了解彼此, 知道 彼此 要做什么菜, 放狠话环节也是 太过熟悉 而有的 嚣张,一个“我打谁都是九一开”,一个“我不用加油哦”“轻轻松松把他打趴下”。
还互相挑衅互相试探, 星厨把 面线糊的汤给 杨艳彬喝, 杨赞赏一句 “很鲜啊”,内心“我怎么会输给他?”
谁能想到我看个厨艺pk,还能收获看 武侠剧双男主般的 相爱相杀 互相切磋高燃体验?
没有抓马搞事的节目剪辑,没有强装岁月静好的竞争者,该打就打,该夸就夸,我们有多久没看过这么大胆直露的综艺活人了。
而硬汉型男光头火夫,身上又是另一种故事感。 他好似深谙 《食神》精髓, 在各种昂贵食材、精致料理之中端出来了一碗最简单最常规的炒饭。你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得对自身职业抱有多大的热忱、追求和野心,才会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 。
而节目展现出的“活”感不止于此。
如果说 光头火夫代表着青年厨师的锐意进取和融会贯通,那么灶台老顽童和寻真味美叔,则展现着民间对食物的本真态度。 什么本真态度?很简单, 吃香的喝辣的。 (俺也一样!家人们谁懂啊) 老顽童长在物质匮乏年代,后来又经历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太了解人们在挨过饿,劳累一天之后就是想吃香的喝辣的,如此,这一天才算活过来。 同时,这一刻也是快乐的。
我总感动于这样质朴又直戳人心的菜品和表达:
无论“吃香的喝辣的”还是“不浪费”, 它们表面呈现的是美食,内里藏的却是人生况味 。
这一行很辛苦,但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把热爱投入进每一道菜品, 菜如其人,拼出来的是主厨人生的味道和温度。
然而节目不止有对个体的聚焦,让飘更惊喜 的,还有 节目 对于 厨师 群像 , 特别是 女厨 群像的 展现——
为什么特意提到女厨?
不知道有没有人小时候有跟我一样的困惑:
为什么身边做饭的大多是女性,而做到餐饮行业顶尖大厨的大多是男性呢?
当时我轻率得出结论,看来,男性更容易拔尖啊。
原因果真如此吗?
的确,厨师是个体力活,男厨有一定优势,但并不代表女厨实力差。 如选手说的,女厨审美普遍比男生独到,处理食材更干净细腻。
节目里有不少女厨选手,用她们的勤奋、智慧、 审美、能量在这个行业发光发热。
以前煮饭一向被看作女人天职,当一件事成为一日三次,日日必干的任务,是很难有快乐可言的,很难把它当成追求的职业。
而且我们还会本能地抵抗束缚——凭什么我就要学做饭,偏不学。然而丢掉了这些包袱,会发现做菜也可以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
这也 是女厨“我不是女王” 带给我的最直接的启发。
大家常说,厨房是困住女人的地方,而她却在厨房里找到了自信,以及容纳自己的一方天地。
前半生工作被人炒过三次鱿鱼,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这种自我否定一直萦绕着她,比赛时紧张、压力大得一点不像一个老厨师。
这一方面的励志代表还有网飞纪录片 《主厨的餐桌》唯一中国选手——伦敦面条女王。
她开始做面条像大多数起早贪黑的妇女一样,出于被动养家的目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伦敦开的西安面馆被一位有名的美食评论家光顾,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面馆被《卫报》报道,登上网飞纪录片,老外惊叹中国居然有这么好吃的面, 面条女王也 在伦敦火了起来。
一个很典型的小人物创业成功故事,这个故事一开始打动大家的一定是面条女王在海外传播中国面食文化的格局,比如 一开始老外在她店里都拿刀叉卷着吃面,经过十年努力,老外在她店里不用筷子都觉得丢人。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你能从她眼神中看到野心, 脸上看到事业成功带给她的自信、淡然以及高配得感。
而职业的实现感、成就感会让“我不是女王”变成“女王”。
前两个女厨多少有点被动 , 化学系靓厨 则 代表 了年轻一代,主动把厨师当职业理想去追求。
没看到她之前,我没想到大学学的化学专业还能 给厨艺赋能,想来也合理,炒菜做饭怎么不是一种化学呢?
看她做惠灵顿牛柳,有种智性的魅力。
她会利用专业知识,想各种办法,以控制最佳的温度,拿出最好的食物状态给客人吃。
有个细节,她跟谢霆锋说自己用鹅肝肠代替了传统的鹅肝,谢霆锋马上反应出题,来了个随机小考:“但是鹅肝肠烤完会不会硬?”
结果靓厨早就考虑到了,说“我去掉了肠衣”,谢霆锋很满意,半个名额有了。
做完,牛排切开后,颜色漂亮得惊艳到现场的大厨以及评审谢霆锋,好多层,干干净净,像个艺术品。
看到这,突然共情到楼上只能看不能吃的大厨了,这得多馋。
化学专业知识,的确让她更容易掌握火候以及处理食材,赋予了她在厨师职业赛道的无限魅力和游刃有余,怎么不是一种冲破职业刻板印象呢。
实际上,节目里的女厨的招式和打法远比想象 中丰富。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位,还有 探险大自然,就地取材的 山野里的哼哼,发挥台湾客家菜特色的宝岛一枝梅等等,以及还未展现厨艺的几位大厨, 中国首位米其林 川菜 女主厨 曾怀君、 五星酒店集团顶级总厨 董嘉琪 。
正如 谢霆锋在 节目里 分享 : “ 大家 一直 以来 对主厨的 刻板印象 是 猛男 或者 大叔 才能做得一手好菜, 这个 已经是 过去的 想法了 , 大家都 是 很强 的 女性 ” 。
女厨 身上 的女性能量让其在行业里发光,而 《 一饭封神 》 也精准捕捉到这些光芒,让观众看到这些闪烁的群星,然后鼓舞更多女性拿起锅勺大胆走入行业,为厨艺圈注入一股新力量。
一档节目,至此已呈现对观众,对选手,对行业的最大诚意。
所以,在各类综艺神仙打架的暑期档,《一饭封神》凭什么脱颖而出?
说白了,在大多数综艺都想做广时,《一饭封神》敢做垂:
让观众吃细糠。
菜如其人,一道菜的制作过程,诠释的其实是 chef 的人生故事。尽管我们吃不到屏幕里的菜,但飘飘这一顿追下来,已品过人生百态,余味无穷。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做饭本身,就是一出《活着》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