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返场后奇袭对象选择的单依纯,只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成功了,直到节目结束我还没回过神。
《歌手2025》第十期,林志炫“众望所归”。
他返场后奇袭对象选择的单依纯,只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成功了,直到节目结束我还没回过神。
炫哥还是那个炫哥,坚持自我选择,哪怕给他十个鸟巢演唱会也不换。
他为什么会选择单依纯,思来想去还是因为单依纯年轻没定力,起起伏伏的排名足以证明。
至于林志炫选唱的这首《太难唱了》压过了单依纯的《开始懂了》,是林志炫唱的《太难唱了》就真的好听,单依纯的《开始懂了》就非常不尽如人意吗?
其实聆听之后,我突然听出了一些门道。
单依纯《开始懂了》
有人说,听过了单依纯《开始懂了》才知道孙燕姿唱这首歌的含金量。
的确,孙燕姿的《开始懂了》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她的演唱,唱出了分手时对方坚决地走,而女主“没有掉头”接受的背后,那心酸的“懂了”。
懂了对方没有深爱,懂了爱情会来也会逝去,懂了只要彼此经历过就好、不必执着结果,懂了自己还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孙燕姿唱这首歌,是有态度的,你会发现她在每个重音的处理上,都听出了她对待这段感情的瞬间的“懂”。
懂是瞬间的感悟,风清月明,混沌中突然的天高地阔。
顿悟时刻,必然是大脑的清醒时分,此时是愉悦的,释然的,开阔的,利落的,所有这些个“懂”的感觉,都在孙燕姿的表达里。
单依纯的《开始懂了》,你会听得有点迷惑,她的懂了,还是拖泥带水,似乎还是带着纠缠,每个重音的演唱上没有力量感。
有人说单依纯终于做回自己,开始正常唱情歌。
我认为,单依纯选择这首歌没问题,这种表达方式也没有问题,问题在歌声中没有“懂了”,没有态度。
当将一首歌曲只是理解表层意思的时候,就很难抓住它的核心魂魄。
我不认为单依纯这次的排名有问题,《开始懂了》哪怕唱得清冷都比唱得绵软无力没态度要好得多。
林志炫《太难唱了》
抱歉,在听林志炫版的《太难唱了》,我的第一感知是太难听了。
听过彭佳慧和陈文非版本的《太难唱了》,再听林志炫改编的《太难唱了》,感觉林志炫真的是来炫技的。
炫技不可怕,可怕的只是把技能当武器,忘了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为什么《太难唱了》?
这首歌曲要横跨三个音区,对歌手的音域有着极大的挑战。
而且这首歌旋律上抑扬顿挫的起伏很大,音程上大幅度的跳跃,也让歌手在演唱时的拿捏增加了难度。
它主歌部分采用每分钟72拍的舒缓节奏,副歌却突然加速,前后形成强烈反差,速度的快慢不一,也考验着歌手的精准把握力。
特别是副歌部分需连续输出B4闭口高音(男高音的黄金音域),全程无换气长句,且要求真假音无缝切换,可以想见有多难。
尽管如此之难,林志炫竟然是“轻松”唱下来了。注意,是“轻松”。
这首歌最难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歌曲所要表达的“演唱之难”“人生之难”。
主歌时,“烂掉的沙丁鱼”“夜幕降临”等意象,都在凸显体验的不舒适,可是我没在林志炫的表达里听出来。
“少了会乏”“多了嫌腻”“是否要更声嘶更竭力更煽情”这些歌手演唱歌曲时所要面临的困境,林志炫的歌声里没有。
特别是怎么唱都达不到观众心目中的高标时,那样的崩溃瞬间,在这些歌词中,是否带有强烈的情绪输出?
找不到途径 找不到出口
找不到理由 找不到节奏
找不到你信任的眼神
听的人 为自己沉沦
一句话,《太难唱了》不仅仅是歌曲技术上的难唱,也是歌曲所要表达的难以满足观众需求的难唱,更是人生之曲的难唱。
而林志炫在唱这首歌时,似乎没有表达出这种难。只看到了他对每个词的理解,却失去了对整个歌曲情绪的把握。
一部分网友直接叫板:“我的耳朵被创了!林老师您这是来唱歌的,还是来渡劫的?”
地铁上刷到这个片段的小张,差点没忍住把咖啡喷到旁边大哥的西装上,直呼“这波操作,林老师是懂怎么让人清醒的!
也正应了歌名,观众真的太挑剔了,但这挑剔的背后,是对歌手的爱。只有高标,才能让歌手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找到原因,不断进步,才能赢得更多观众的心。
或许林志炫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白,他的技术没有错,只是情绪还没到位,所以观众会说《太难唱了》变成“太难听了”。毕竟音乐,技术是为传达情绪而服务,不要本末倒置。
而单依纯也在走入这个误区,炫技、唱功都在线,但不能够深度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绪,那就会成为争议焦点。
所以这次林志炫与单依纯之战,不过就是一场“半斤八两”的对决表演。
来源:竹心影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