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单2》小鹿的魔王赛把我看得困了,不是因为那段子太烂,而是这“魔王”的滤镜先破碎了。
《喜单2》小鹿的魔王赛把我看得困了,不是因为那段子太烂,而是这“魔王”的滤镜先破碎了。
这期节目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便是:当所有人都被置于“必须炸”这样的位置时,反倒没人敢于真正去冒险了,那热闹也变得温吞起来,甚至还不如普通选手相互争斗来得畅快呢。
小鹿在羊水里打转,宋万博躲进安全区:魔王们集体打了“安全牌”
先说我为何失望。上一季小鹿一人将“内卷”阐述得极为深刻,全场听众皆起鸡皮疙瘩;
这一季她开场仍在提及“子宫”相关内容,不过却仅仅剩下谐音梗“baby”在原地不停转动,就好似把王建国的表演进行了零散批发一般。
同场的宋万博,情况更为凄惨。
在讲述外貌焦虑时,却被困在了“不帅不丑”这样的安全区域。
他模仿女生看到照片后那集体沉默的表情,着实十分好笑。
不过紧接着他又回归到了“我也没那么差”的自我安慰之中,刚刚冒出的狠话,便被他自己给按了回去。
徐指导将爷爷搬了出来,这段子其实并非不佳:84岁的书法家北漂,购买假酒,花费钱财登上热搜,一听便觉荒诞。
不过他在台上太像是一位孝顺的孙子在进行汇报演出,包袱响过之后,立刻又补上一句“我爷爷是真的很有才华”,那强烈的求生欲直接将笑点给掐灭了。
唯一撑起来的是于祥宇,他凭借3块9的刑事辩护套餐,将“贫穷是原罪”狠狠地拍在了法官桌上。
观众哄堂大笑过后,马上就安静了下来。
那种“笑完又觉得有些不对劲”的感觉,正是魔王赛该所带来的冲击。
可惜他紧接着就自己把台给拆了:“我也就80分而已”,那股狠劲一下子就像,没了气一样,完全消失了。
“必须炸”的魔咒:魔王赛成了大型生日惊喜翻车现场
我琢磨为啥会集体熄火呢?答案就在节目组的“魔王”设定之中。
上一季的“魔王”是荣誉这一季却更像是枷锁。
谁先被贴上标签,谁就先变得胆怯,害怕失败,于是便集体选择了“安全牌”:谐音梗、外貌梗、亲情梗这些全都是观众不会讨厌的选项。
这让我想起,我们女生群里最怕的“生日惊喜”。
一旦有人提前说,“今年必须给你办个大的”,所有人立马进入表演模式。
最后寿星反而像被架在了火上烤。魔王赛就是大型生日惊喜翻车的现场。
我们追的不是笑,是找“替我们发疯”的人可惜魔王也有KPI
想一想,我们追综艺真的只是想笑吗?可能更像是在寻找“替我们发疯”的代理人。
小鹿之前敢拿“女性月经羞耻”这件事来发起攻击,我们隔着屏幕为她鼓掌;
而这次她仅仅敢在羊水里打转,我们立刻就察觉到:原来就连魔王也有着自己的KPI呢。
可节目组,没意识到观众成长了。
我们还愿意看谐音梗,但是得加新辣椒面;我们也愿意听亲情,不过不想看“孝顺标兵”述职。
笑点和泪点,一旦被预设,就像提前剧透的悬疑片,再贵的卡司,也救不回惊喜。
最大的bug是“魔王”二字:把乱拳打死老师傅,变成了优雅不犯错
选手真的没野心吗?
徐指导那一句“争取咱爷俩起码火一个”,其实挺真诚的,只是被剪辑给剪成了“爷孙情深”这样的正能量。
倘若把爷爷被骗的那种荒诞的细节再度放大,将孙子那种无力去吐槽的丧气劲儿摆到台面上,效果或许会翻倍。
同理宋万博要是敢把“撩T恤像30天减肥第一天”的羞耻玩到底,别急着自嘲收尾,女生观众反而更能共情:原来不帅的人也有身材羞耻,只是他们从来不说。
说回小鹿,她真的不会写了吗?
我倒觉得她是太会写了,以至于提前预判观众爱听什么,把锋利的部分折叠成“安全冒犯”。
就像我们在朋友圈发牢骚,会先加三个狗头保命,久而久之连自己都快忘了原本想骂啥。
所以魔王赛实际的“漏洞”不在选手自身,而在于“魔王”这个称号上。
它把原本应该是靠临时想出的招数,打败经验丰富者的游戏,变成了经验丰富的选手,集中展示怎样沉稳应对且不犯错误的舞台。
观众真正期望看到的,实际上是“老师傅也会被打倒”的情形,而非“老师傅教你怎样恰当应对”。
当然我也能体谅节目组。
热搜时代,谁都不敢先犯错,万一小鹿谐音梗尴尬爆了,广告商第一个撤。
但越怕翻车越翻车,观众对“尴尬”的敏感度远高于“不好笑”,一旦察觉你在演,滤镜就碎了。
写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为何隔壁的恋综即便宁愿让素人吵架,也要保住真实。
喜剧亦是如此,不怕你质量不佳,就怕你虚假。
烂段子至多会让人们有所议论,而假真诚则会直接让观众脱离剧情,甚至连吐槽都懒得去做。
如果还有下一季魔王赛,我建议节目组先把“魔王”标签撕了。
让选手回到“我想讲个故事”而不是“我要守住魔王尊严”,或许我们又能看到小鹿把月经笑成烟花,于祥宇把贫穷骂成段子,而我们继续在屏幕前笑到拍大腿。
来源:子夜观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