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临近收官,争吵别扭了一整季的李嘉格和妈妈薄永霞终于迎来了世纪大和解。
《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临近收官,争吵别扭了一整季的李嘉格和妈妈薄永霞终于迎来了世纪大和解。
毕竟是综艺,不能让一对母女带着问题来,也带着问题走,可以理解,但这对母女的和好剧情怎么看怎么别扭,有种强行“包饺子”的感觉。
这一点,从霞姐都60岁了,还硬生生给她找出一个原生家庭的创伤就能看出一二。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节目组终于为需要心理疏导的嘉宾找来了情感疗愈师。
两位情感疗愈师分别跟李嘉格母女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交流和疏导,有趣的是,情感疗愈师周俊跟霞姐在那么长时间的交流中,能播出来的居然只有一段陈年旧伤。
这个故事本身也很荒唐,细节甚至值得商榷。
周俊问霞姐,小的时候有没有一段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光。
讲道理,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荒唐,霞姐出生于1965年,在她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物质有多匮乏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
除了一些特殊的家庭之外,恐怕很少会有孩子有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的经历吧。
当然,霞姐说的故事与这个无关。
霞姐说,自己家最小的是弟弟,父母很溺爱。
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父母给弟弟买了鞋,还买了自行车,那个自行车两千多块钱。她看到后,也想买自行车,但她爸爸说,你买什么自行车?有自行车骑就得了呗。
霞姐不理解,为什么给弟弟买,两千块的车都那么轻易,而到了自己这里就那么费劲儿。
最后,还是在妈妈的坚持下,才给她买了一辆两百块钱的自行车。
周俊问霞姐,想对当年的爸爸说什么,霞姐表示,想问爸爸,为什么那么不公平。
霞姐哭着说,自己很讲公平这个字,就是因为爸爸不公平,她才会生气,自行车要不要反而是其次。
节目组给出的结论是,“公平”的创伤,浸湿了妈妈的16岁。
周俊也由此推测出,霞姐每次在跟李嘉格婆婆发生冲突后,总会说我需要你说一句公道话,其实问题不在于你们两个之间,而是来自于过去的心理创伤应激。
听到这个结论,叨姐只想说,荒唐,真荒唐。
先来说说这个故事。
叨姐真心不太相信,在霞姐16岁那年,家里能掏2000块给弟弟买自行车。
那是80年代初,2000块钱什么概念?
叨姐查了一下资料,80年代初,普通工人的收入大概在50-80之间,怎么说也超不过100块,且不说那个年代有没有2000块钱的自行车,就算有,什么样的“豪门”舍得用三四年的工资给孩子买一辆自行车?
当然,叨姐倒不是质疑这个故事,更大的可能性是,霞姐确实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也确实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只不过,因为年代太久远,所以对于具体数字产生了记忆偏差。
但,这不重要。
叨姐想说的是,不管霞姐小的时候是否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都跟她和李嘉格之间的矛盾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
或许,霞姐的确因为童年创伤导致对“公平”有很深的执念,但要求“公平”本身有什么错吗?
作为女儿的李嘉格,在妈妈和婆婆之间做到公平,给一句公平的话就那么难吗?
回到霞姐最纠结的两件事上,霞姐没动手伤害李嘉格的婆婆,却被李嘉格误会,连私下都不肯给一句公道话,这不是李嘉格的错,是李嘉格外公的错吗?
李嘉格结婚,婆婆不许她派车接妈妈和偏瘫的爸爸,她就真的不去,这也是李嘉格外公的错吗?
还是说,这些事李嘉格一点错都没有,是霞姐太追求公平了,追求公平是有错的?
周俊老师您要不要再看看呢?反正我理解不了这个逻辑。
更搞笑的是李嘉格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的反应。
李嘉格表示,自己的确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过,不知道妈妈有这样的过往。
她甚至表示,因为想不到,我觉得作为孩子,的确是没有参与过你的童年,那个对我来说是空白的,所以,的确想不到这团火能烧到我这来。
李嘉格要不要听听她自己在说什么?
还真就是情感疗愈师丢根杆子过来,她就顺杆爬了?
还真就把一切都当成外公外婆舅舅的错了?
自己成为被误伤的那个出气筒了?
如果霞姐的童年是健康的,没有任何心理创伤的,李嘉格就可以不给妈妈公平,在婆婆和妈妈发生矛盾的时候,把错都归结到妈妈身上吗?
如果霞姐的童年是健康的,没有任何心理创伤的,李嘉格结婚不派车接父母就是正确的,不需要跟父母道歉的行为吗?
这是人类的逻辑吗?
因为情感疗愈师给李嘉格找了一个“背锅侠”,所以,李嘉格没有了给予父母不公平待遇的愧疚感,终于高高在上地表示了对霞姐的原谅:你可能在某种时刻需要这种安抚,我愿意给你的。
她真的好孝顺,好大度,我哭死。
其实霞姐真的很好应付,当李嘉格说出:妈妈,你受委屈了,抱歉让你辛苦了那么多年,你肯定不会挠她的,霞姐马上表示:那我就没有气,宝,我绝对不会心理堵这么长时间。
但是,叨姐还是想问,一句公道话,很难吗?要8年才能说出口。
都不说女儿对妈妈应该有偏爱,就说公平,难道理所应当的吗?
周俊老师是怎么好意思说,这不是母女之间的问题?
李嘉格母女能在节目的最后和好,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之前那么多年李嘉格都没有理解霞姐,就这么一件事她就明白了“她其实就是需要我,她只是怕我抛弃她,她想要的是包容和理解”,未免有种之前一直在装傻的嫌疑。
而且,有那句“这团火能烧到我这来”以及她之前的言行打底,她对霞姐说,“你在我心里是最高的地位,妈,从来没变过,当然是第一位的,没可能有第二个人,别人都是别人,你在我这儿永远都是赢的”,这些话显得那么假。
别怪叨姐祥林嫂,就问一句,既然是心里没变过的第一位,为啥结婚不派车,为啥八年没有一句公道话?
还是那句话有道理,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要看她做什么。
只能说,更爱的那个注定被拿捏。
没办法,谁叫霞姐是妈妈呢,这饺子注定是要陪李嘉格包了。
转折硬就硬些吧,不然,怎么收尾?
想起这个节目刚开始的时候霞姐和李嘉格就在包饺子,这怎么不算是一种call back呢?
最后叨姐忍不住还要吐槽一句,霞姐说自己最爱李嘉格的时候,李嘉格说这个没有否定过。
啊?真的吗?那说“你没有爱我”的人是谁啊?总不能是黄圣依吧。
来源:吃瓜闲人夏小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