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文化融媒报道《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四季)聚焦非遗,与你一起寻觅答案。
因有岭南,更知中国
何以广东?宅兹幸之。
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文化融媒报道《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四季)聚焦非遗,与你一起寻觅答案。
440万人次——
这是本季第一辑12个非遗项目报道,截至7月20日不完全统计的全网融媒传播量。
疍家菜,
在炒锅里翻炒出新的生命力;
北帝诞焕发新活力,
成为佛山祖庙的文化盛宴;
“扭计师爷”故事,
诠释机敏与才智的独特魅力;
广州素馨流芳,
赢得花城美名;
肇庆裹蒸粽,
包裹着岁月的沉淀与风味的诗篇;
沙湾飘色,
“凝固的戏剧与活动的雕塑”薪火相传;
“五羊衔穗”传说,
流传着千年古城广州的基因;
广州饼印,
千万刀凿木成范;
守一炉烟火,
春砂仁烘焙药香千年不绝;
龙舟文化唤醒东莞古村,
激荡新时代产业活水;
岭南盆景艺术,
方寸见天地,道法是自然;
广彩推陈出新,
凝成可触摸的乡愁与骄傲;
……
非遗传承不仅是传统技艺的延续,更是情感的共鸣与传递。非遗不仅是橱窗里的展品,更是我们生活中的潮流。非遗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让我们与传统得以欢喜相逢。非遗“活”在当下,注释着广东文脉的源远流长与岭南大地的勃勃生机。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四季)第二辑即将为您呈现——
寮步香市:千年香脉,商韵新生
东莞寮步香市始于宋,元明清时莞香远销海外,居“广东四大名市”之首。岭南文宗屈大均曾于《广东新语》中挥毫慨叹:“莞香盛时,岁售逾万金。”一炉氤氲,万金流转,香雾缭绕间,尽显岭南物华天宝、商贾云集之盛景。昔日寮步香市,一度尘封于岁月,今朝东莞承古开新,以“古代香市,现代香都”立意,重振千年香脉。
左上:圆光观音沉香摆件 右上:出水芙蓉
左下:莞根·水墨境 右下:一木观自在
新会陈皮:千年淬炼的药食同魂
“入膳调百味、入茶融百茗。”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药方“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广东三宝”之一的新会陈皮以其药用价值和独特香气而闻名,享有“和药之首”“膳食之魂”的美誉,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陈皮之陈,非岁月不可得,非人力不可成。历经数百年传承与发展。新会陈皮的魅力,在于它是药屉里的君臣佐使,也是灶台间的烟火诗意,还是代代相传的家族技艺。这片果皮早已超越物用,是中华文明对“和合共生”哲学的完美诠释。
广州戏服:
银针缝入百年戏,衣箱一开岭南春
一顶凤冠,尽显广府匠人指尖绝技;一套戏服,映照千年华夏美学风华。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广州戏服,以广绣为根,与粤剧相依,融合绒绣、钉金、机绣的艺术特色,刺绣图案生动多样,形成标准规范的服饰体系和繁缛精丽的审美风格,于粤剧戏台的百年光影与制作工坊的金线银针之间,将岭南文化的一丝一缕细腻勾勒。真正是 “每登场,金翠迷离,如七宝楼台,令人不可逼视,虽京师歌楼无其华靡。”
佛山剪纸:银剪裁云霞 铜刀镂月光
佛山剪纸自宋代由中原传入,盛于明清,图案风格瑰丽生动,系广府文化代表之一。无论桑皮宣纸还是金银箔片,艺人们都能运剪如笔走龙蛇,下刀似风回雪舞,千锤万击凿琼英,五色迷离映虹光。如今有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剪纸技艺更是玩出新花样,岭南绝艺存唐宋遗风谱时代新曲,恰似珠江潮涌,生生不息永续华章。
大良鱼灯:
起于渔火漾星河 盛于市井醉水乡
顺德大良鱼灯制作技艺盛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鱼灯种类达几十种,工序包括画模、熏竹、开竹、扎架、煮胶和涂纱、扪纱、着色描鳞、洗鳞、挂牌、嵌眼、装灯等。当年顺德渔业兴盛,每至鱼灯会,“夜行舞之,鼓乐喧阗,一如日景”,正是渔歌唱晚好风光。新时代的鱼灯制作技艺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光影流转处,分明是岭南水乡永不褪色的梦境。
△大良鱼灯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潘智江在为鱼灯上色。
△佛山顺德大良鱼灯。
广宁武术:竹乡武韵 以柔克刚
肇庆广宁县是全国武术之乡,岭南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代表拳术有洪拳、白眉拳、太极拳、虎鹤双形拳等拳种。广宁武风久远,底蕴深厚,清代考取武举人有12人之多,武秀才众多。这里的武学,不仅是拳脚功夫更是岭南人“竹有节而虚心”的精神图腾。如今,当地在传承传统武术中融入现代元素,擦亮“武术之乡”品牌,推动“武旅融合”,让武术文化焕发新生机。竹乡武韵正以以柔克刚之势,书写新时代的武林传奇。
广州乞巧节:一盏灯火照千年
宋代文人刘克庄笔下“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的盛景,至今仍在广州的街巷间流转。广州是国内乞巧习俗保留最完整、特色最鲜明的地区,这座城,将乞巧节守成了华夏大地最鲜活的民俗画卷——民间“七姐诞”活动传承美丽的乞巧节庆文化,并将乞巧节文化活动与改变城中村面貌结合,为城中村注入了鲜活的文化魅力。珠村的贡案上,红豆生南香,米粒缀星河;巧姐的指尖,穿引的不只是丝线,更是对灵慧的祈愿、对尘世幸福的温柔注解。
阳江风筝:风吹弦鸣梦想传天外
“北有潍坊,南有阳江。”作为我国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阳江风筝与山东潍坊风筝遥相呼应,其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灵芝”风筝造型别致精巧,风吹弦鸣,声传天外;“龙头蜈蚣”风筝飞起来摇头摆尾,如蚊龙出水、神龙飞天。传承人在技艺传承中创造,让梦想飞得更高。
潮州菜:至味在清鲜,匠心见工夫
潮州菜,是岭南人间的一曲味觉诗篇。它以“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腻”为圭臬,将海洋的澎湃、山野的灵秀、匠心的精微,悉数凝练于一方餐桌。潮州菜冠绝中华的秘诀就是“三分靠手艺,七分凭敬畏。”这敬畏是对自然的谦卑,对时光的耐心,更是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千年坚守。
△潮州卤水拼盘 △潮州海鲜砂锅粥
广式硬木家具:尽显美学木蕴灵光
作为中国传统红木家具三大流派之一,广式硬木家具匠运鬼斧,木蕴灵光,承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吸纳优化西洋技法,雕龙刻凤,嵌贝镂花,天工造物尽显南粤气象。台山大江镇作为“广木作”重要产地之一,“型、艺、材、韵”兼备,一凿一錾皆含四时风露,一榫一卯暗藏八卦阴阳,既是生活实用器,更是收藏艺术品。
小榄菊花会:味觉的诗艺,视觉的奇观
中山小榄镇有“菊城”之美誉,当地人善作盆菊,技艺精湛。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家族将各自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谓之“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期间,活动有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精彩纷呈。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形成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花会。
△中山小榄菊花会(来源:小榄发布)
蔡李佛拳:百年南拳的刚柔之道
“北太极、南蔡李佛”,发源于新会的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始创于清道光年间,立“海纳百川,以武会友”之训,拳术体系庞博,套路繁多,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为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南拳)的主要来源。蔡李佛拳注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发声以助威助势。透过传承人的一招一式,可以窥见蔡李佛拳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粹。
2025年7月25日起,每逢周五,大型文化融媒报道《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四季)第二辑在粤听APP、粤TV APP、荔枝网以及广东广播电视台各频率的新媒体平台账号矩阵全网推出。与您相约,敬请关注!
2025年7月27日起,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新闻广播、珠江经济台、广东交通之声、广东音乐之声、广东城市之声、南方生活广播、文体广播、珠江之声每逢周六,播出系列音频节目。
不辞长作岭南人
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
第四季
总策划 总监制 总编审丨周炜
总统筹丨王舒涓 吴俏
融媒统筹丨程耀华 陈俞含
运营统筹丨陆敏仪 王爱波
音频包装丨谢倍伟
视频包装丨粤听APP 全媒体
本文撰稿丨牛日成
新媒体编辑丨朱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来源:小蚂蚁的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