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4年春晚舞台上,陈佩斯捧着空碗“狼吞虎咽”,朱时茂举着剧本一脸严肃——这对黄金搭档用一碗“不存在的面条”,让全国观众笑出眼泪。多年后,朱时茂在访谈里掀开了《吃面》的神秘面纱:原来这经典小品差点胎死腹中,连陈佩斯的“饿汉吃相”,都是真吃十几碗面条练出来的。
1984年春晚舞台上,陈佩斯捧着空碗“狼吞虎咽”,朱时茂举着剧本一脸严肃——这对黄金搭档用一碗“不存在的面条”,让全国观众笑出眼泪。多年后,朱时茂在访谈里掀开了《吃面》的神秘面纱:原来这经典小品差点胎死腹中,连陈佩斯的“饿汉吃相”,都是真吃十几碗面条练出来的。
俩大男人躲在宾馆写剧本,三次想“跑路”
当年春晚导演黄一鹤胆子真大,敢把电影圈的朱时茂和陈佩斯拉来“跨界”。那时候哪有“小品”这说法?俩人接到任务时都懵了:一个是《牧马人》里的硬汉知青,一个是《二子开店》里的街头混混,要在全国观众面前演搞笑段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被塞进央视旁边的宾馆写剧本时,条件寒酸到让人想笑。朱时茂记得特清楚:“房间里就两张床一张桌,吃饭得自己交粮票,我们俩大老爷们天天对着空碗发呆,不知道写啥。”熬了一周写出的初稿,被审查组批得一无是处:“没主题、不严肃,不像春晚该有的节目。”
连着改了三版都没过,压力大到俩人半夜打包行李想溜。“第一次都走到火车站了,被八一厂领导堵回来,说‘你们是军人,得完成任务’。”朱时茂笑着说,现在想起来特庆幸当时没跑成,不然哪有后来的经典。
陈佩斯为演“饿汉”狂吃面条,现场真差点吐了
灵感最终来自片场的真实经历。陈佩斯拍电影时总遇到“一条过不了”的戏,有次拍吃饭镜头连吃七八碗,撑得直冒冷汗。俩人一拍大腿:就写个跑龙套的被导演折腾,硬撑着吃面条的故事!
为了那几分钟的“无实物表演”,陈佩斯下了狠功夫。朱时茂爆料:“他买来一大盆面条,对着镜子练吃相,从狼吞虎咽到撑得直翻白眼,一顿饭能吃十几碗,最后看见面条就犯恶心。”
可到了彩排现场,麻烦又来了。有领导觉得“太俗”,要求删改“撑肚子”的夸张动作,甚至说“要体现劳动人民的朴素,不能演得这么狼狈”。陈佩斯急了:“不狼狈哪来的笑料?这是真实的片场心酸啊!”
开播前30分钟还在吵架,黄一鹤拍桌子保节目
最惊险的是直播前那半小时。审查组拿着红笔在剧本上圈划,说“要删掉三分之一内容”,朱时茂和陈佩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时候导演黄一鹤豁出去了,堵在审查室门口拍胸脯:“这节目我看准了!出问题我一个人担着,大不了明年我不干了!”
就这么着,《吃面》踩着点上了场。陈佩斯穿着打补丁的褂子,一出场就把空碗舔得溜光;朱时茂那句“你再来一碗”刚出口,台下笑声能掀翻屋顶。最绝的是陈佩斯最后撑得直不起腰,扶着桌子打嗝的样子,多少观众以为他是真吃撑了——其实那是他练了几十遍的“真功夫”。
一句“我吃饱了”成流行语,却差点成绝唱
节目火到什么程度?大年初一出门,街坊邻居见了朱时茂就喊“导演,再来一碗”;陈佩斯走在街上,卖面条的老板非要塞给他几碗“不要钱”。连邓小平都夸:“这俩小伙子演得好,真实又好笑。”
可谁能想到,这对黄金搭档差点因为《吃面》闹掰。朱时茂说:“陈佩斯较真,我也倔,排练时为一个眼神都能吵半天。但上台前他拍我肩膀说‘哥,放心’,那一刻就知道啥都值了。”
如今再看《吃面》,那碗“不存在的面条”里藏着太多故事:有俩演员的较劲,有导演的魄力,更有那个年代敢闯敢试的劲儿。难怪朱时茂感慨:“现在的小品道具越来越精致,可再也找不着当年对着空碗编笑话的纯粹了。”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吃面》时笑到什么程度吗?评论区聊聊那些刻在DNA里的春晚记忆吧!
来源:莫多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