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1日,央视播出两集纪录片《桂林抗战文化城》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7-31 17:48 1

摘要:“我们的文化是任何暴力所不能摧毁的……我们的文化与我们的土地和人民永远存在。”这是作家巴金抗战期间在桂林写下的文字。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

一系列精品节目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汲取奋进力量

7月31日至8月1日

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

播出两集

纪录片《桂林抗战文化城》

“我们的文化是任何暴力所不能摧毁的……我们的文化与我们的土地和人民永远存在。”这是作家巴金抗战期间在桂林写下的文字。

1938年,随着武汉、广州相继沦陷,炮火席卷大半个中国。漓江蜿蜒向北,大好河山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瓦砾参差、人烟萧索。斯时,边陲小城桂林,因交通区位之故,暂时免遭兵燹。发达的造纸业,比“陪都”重庆宽松得多的政治氛围,使桂林暂时成为文化的归乡。

“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此时来到桂林的田汉,更像一名威武的军人。

发起这场“文化战役”的不只田汉,郭沫若、茅盾、巴金、欧阳予倩、夏衍、艾青、胡愈之、范长江、马君武、梁漱溟、李四光、何香凝、徐悲鸿等,纷纷加入战阵。

进步文化人犹如候鸟,会聚到当时政治气候适宜的桂林。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4年,桂林会聚的文化名人不下千人。桂林书店、出版社林立,报纸、刊物琳琅满目,文化团体宛如雨后春笋,被誉为“抗战文化城”。

来源:桂林生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