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果文化再出“奇兵”,《脱友2》用笑声照亮生活的褶皱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01 20:10 1

摘要:2025年盛夏,腾讯视频《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如约而至。这档由笑果文化倾力打造的喜剧竞技节目,在“用脱口秀和生活轻轻交手”的主题下,再次将幽默包袱与人生烟火味完美交织。从59组选手的拼盘角逐,到山山大爷的“地狱式幽默”回归,节目在笑声中开掘深层情感共鸣

2025年盛夏,腾讯视频《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如约而至。这档由笑果文化倾力打造的喜剧竞技节目,在“用脱口秀和生活轻轻交手”的主题下,再次将幽默包袱与人生烟火味完美交织。从59组选手的拼盘角逐,到山山大爷的“地狱式幽默”回归,节目在笑声中开掘深层情感共鸣,也再次印证了笑果文化在推动中国脱口秀主流化进程中的行业标杆地位。

从段子到人生,笑果文化把“生活笑感”做成了内容护城河

与传统“讲笑话”式喜剧不同,笑果文化始终强调内容的“真实感”和“共鸣感”。无论是早期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还是如今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笑果文化都擅长将喜剧的外壳包裹社会议题、个体情绪乃至公共经验。

山山大爷的回归就是一个绝佳注脚。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一季中,这位65岁的“脱口秀爷爷”用“跨界自然死亡”等金句,把衰老、生死、亲情这些本该沉重的话题,变成了笑中带泪的思考。他在第二季中的地狱幽默依旧“辣口”,却又不失温度:“我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唐国强老师。”一句自嘲,引发了不同代际观众的同频大笑,也再次让我们看到,脱口秀并不只是年轻人的自留地。

而正是这种“笑果式真实感”,让节目突破了年龄、地域甚至职业的壁垒。从新农人到消防员,从电竞解说到职场白领,节目聚焦的,不是“能不能讲笑话”,而是“你的人生能不能讲”。59组选手汇聚成了一场关于“表达权”的全民狂欢,也让脱口秀回归了语言的本质:讲人话,说人事,动人心。

从艺人IP到产业闭环,笑果文化构筑中国脱口秀商业化样本

如果说脱口秀节目是笑果文化的“出圈引擎”,那么笑果线下剧场、艺人孵化体系和年轻化品牌运营,则构成了其牢不可破的内容闭环。

目前,笑果文化已经建立起从选拔(校园巡演、开放麦)到曝光(综艺舞台)、再到变现(线下演出、商业代言)的完整链路。仅在2016、2017年,笑果便组织了超600场线下演出,覆盖超过20万人次——这是典型的“艺人内容+演出场景+粉丝生态”三位一体打法。

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的播出,无疑又为脱口秀注入了新活力。山山大爷的成功,便是脱口秀界“跨年龄段内容拓展”的示范样本:在一众年轻艺人中,他的存在像一味“老中药”,不仅调剂口味,更打开了脱口秀内容上限的想象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笑果文化2024年正式升级的“快乐共暖”厂牌,正在将内容能力延展到社会层面。从“供暖”到“共暖”,这是一次从笑中取暖到情感共鸣的品牌跃迁。它强调“快乐应当在互动中发生”,通过公益演出、心理陪伴、城市温度等一系列联动实践,让喜剧不仅成为舞台艺术,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

行业趋势下的“笑果式破局”:从B面到C面,脱口秀不再只是图一乐

在主流综艺日益类型化的当下,脱口秀赛道其实也迎来了“成长的烦恼”——笑点重复、节奏失控、题材趋同等问题开始浮现。一些选手“包袱未热就下台”,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内容迭代压力山大”。

但相比同行竞争对手单一押注“艺人爆款”的模式,笑果文化更像是脱口秀行业中的“系统性工程师”——它不靠单点明星,而是用团队机制、写手体系、开放麦试水、内容复盘等方式保障节目内容的新鲜度与落地力。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的编排策略亦体现这一点:不再以“新人养成”为主轴,而是让新老混搭、跨界融合,打破单一选手类型的屏幕疲劳感。这一策略的背后,正是笑果对“喜剧不是炫技,而是表达”的再一次回归。它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笑点密度,更是人生厚度。

笑果文化,用喜剧“抚摸时代的脉搏”

“脱口秀的尽头,是共鸣”。在这个内容迭代迅猛、审美门槛不断升高的时代,笑果文化的成功,不仅在于节目好看、艺人出圈,更在于它构建了一种“笑着说真话”的文化机制。

从《脱口秀大会》到《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从山山大爷的“生命段子”,到“快乐共暖”的城市温度,笑果文化不仅是中国脱口秀产业化的领跑者,更是笑声背后情绪价值的持续放大器。

说到底,它所打造的,不只是综艺节目或喜剧表演,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用幽默抵抗焦虑,用表达消解隔阂,用笑声连接彼此。

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热播的这个夏天,笑果文化再一次用“笑”的力量,打动了我们每一个正在认真生活的人。

来源:北京外来人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