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至少李佳薇不用再做“卖房天后”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10 01:58 1

摘要:像是十年纪一样,今年请了不少十年前第三季的歌手返场登台。犹记当年第三季的阵容号称“神仙打架”,尤其是李佳薇踢馆那期的“全员开大”,强如李佳薇,最终也只是第五名遗憾惜败。

《歌手2025》结束了。

像是十年纪一样,今年请了不少十年前第三季的歌手返场登台。犹记当年第三季的阵容号称“神仙打架”,尤其是李佳薇踢馆那期的“全员开大”,强如李佳薇,最终也只是第五名遗憾惜败。

2025总决赛的歌手之家里,当alin、李佳薇、孙楠坐在一起时,场面像极了十年前的2015。

那年,如果李佳薇再多一票,当期淘汰的就会是孙楠。

不知是节目组为了保孙楠,还是事实如此,总之,那期节目里,alin以一票之差险胜李佳薇,位列第四,保住了孙楠。

那时对这个结果虽觉得惋惜,但想想又觉得没关系,至少李佳薇在顶级音综里唱过几期,露过脸就够了,李荣浩踢馆失败,总共只唱了三首歌,不也照样爆红。

我以为只要刷过脸,总会走红。

在李佳薇踢馆《我是歌手》之前,曾和朋友们唱K时,听过煎熬这首歌,第一次听这首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难唱、MV尺度大。

有时觉得,如果李佳薇去的再早一些,我是歌手前两季就向她发出邀约,她的赛程会不会不同?

第三季时,恰好“苦高音已久”的论调频出,会唱高音总被冠以“只会炫技”“没有感情”的骂名,于是当李佳薇在踢馆赛唱出《煎熬》里最嘹亮的高音时,观众或许只是一句“高音机器”,便一带而过。

第一季的黄绮珊珠玉在前,提高了观众的欣赏阈值,第二季的邓紫棋能唱会写,同为马来西亚老乡的茜拉又一股子欧美唱法;即便去了前两季,恐怕也碰不出什么火花来。

或许第四季会好一些吧,但第四季又有李玟的全能,容祖儿的唱跳,徐佳莹的唱作。似乎李佳薇无论在《我是歌手》的哪一季,都生不逢时。

本以为《我是歌手》之后,李佳薇会像彭佳慧那样,出张好专辑,拿个金曲奖,或是各个音综巡回演出,多唱几个好现场。

然而下次再看到李佳薇的消息,却是在台湾做了房产中介,成了大家口中的“卖房天后”。

诚然,能挣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但我却颇为理解李佳薇提起这段经历时的哽咽——一个在某一领域内拥有极高天赋,生来就该吃这碗饭的人,却一步步蹉跎直到离开这个领域,实在是件残忍至极的事。

2015年的一票之差,就这样蹉跎了李佳薇十年时光。

2024年歌手复播时,看网上说,李佳薇曾经也在微博喊过话,请愿“出战”,可后来也只是被节目组“溜”了一圈。

直到今年,李佳薇回来做了揭榜歌手,才终于有机会把这十年的故事讲给大家。

揭榜成功时,她那句“我终于能留在”这个舞台的感慨,让我不禁又回想起她那个遗憾了十年的夙愿,但好在,如今终于圆满。

之前总想不到李佳薇在哪一季最适合,现在看来,这就是最适合她的一季——十年前的节目里,观众追求的是“曲风多元化”“歌者的自我表达”,她这样“大流行”的生态位总显得格格不入;如今却好了很多,她这样直抒胸臆的“大流行”,总能让人回想起以前那种经济上行的美。

总决赛直播时,尤其李佳薇再唱煎熬时,我还和朋友说,拿第几不重要,能进五强就行,让她从此翻红,有节目上,有歌唱,有钱赚就可以。

最后结果不错,年度四强。最后的舞台上,她又重新唱起十年前在这个舞台上留下的第一首歌,但结果不同的是,台下的观众,线上的观众都期待着为她送上一票,更期待着能把她送去更多的工作邀约中。

虽然中间十年的蹉跎令人惋惜,然而这十年的蹉跎,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让李佳薇的歌声里多了一丝阅历。更何况,这十年的故事,还能再为她多点怜爱分——至少每次她登台唱歌,我都觉得她太不容易了,可一定得把她投上去,别再淘汰了。

至于最后的结果,那又怎样?至少每个人都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alin已是金曲歌后,即便再拿个好成绩对她的咖位也不会再有什么实质性提升,留下几首好歌,感谢知遇之恩,再带来些金曲歌后的震撼就已足够。单依纯大概是好声音走出的选手里,参加《歌手》节目成绩最好的一位了,留下不少好歌,还留下不少“名梗”,也已足够。

早早被淘汰的beni像“品如复仇”般唱进了总决赛,让不熟悉Jpop的人知道了这个名字。原本在国内籍籍无名的Grace和米奇姐至少也打开了内地市场,尤其对比第一期还没唱完就泣不成声和最后获得亚军的米奇姐,在一个陌生国度里,感受观众的热情和支持,感受“红气养人”,这些疗愈,比拿不拿冠军来的更实在。

即便没唱进总决赛又何妨,GAI唱过那么多期,作为说唱歌手足以证明实力,lady蕾蒂娅也留下不少名场面,足够出圈;虽然距离决赛一步之遥,但也让大家认识了一位名叫艾莉西亚的巴西红发女歌手。即便成绩不佳,但林志炫也如愿蹭着最好的音响设备,多唱了几首歌。

大家都多多少少在这趟旅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一场竞技里,如果得到好成绩最好不过,但竞技节目的本质终究是真人秀,相比绝对的竞技成绩,如何通过节目多捞点红利才是硬道理:歌手在节目中展示讨喜一面多获得些关注,争取升个咖,多几个工作邀约。节目通过歌手获得讨论度,提高收视率,增加营收;观众通过讨论歌手打发时间,获得些“仪式参与感”,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苦痛。这么看来,倒是个三赢局面。

没关系,想开一点,至少今年赛制仁义了不少,所有人都唱了第二首歌,不至于重演之前那些第一轮淘汰,以至于第二首夭折的种种“冤案”。

来源:我多孤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