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当下的央视春晚,在人们的春节生活中已变得无足轻重,反倒是春节档电影屡创新高。缘何春晚难以激发人们的兴致?春晚始于 1956 年,最初以新闻纪录片的形态呈现。1983 年,伴随电视时代,央视春晚播出,其共同点在于,文艺演出皆以群众联欢的形式展开。伴随电视传
春晚,曾为中国人年夜的文化盛宴,众多家庭于除夕团聚之际,早早享用完年夜饭,便端坐于电视机前静候春晚。此般情景,亦成为中老年朋友的美好追忆。
然而,当下的央视春晚,在人们的春节生活中已变得无足轻重,反倒是春节档电影屡创新高。缘何春晚难以激发人们的兴致?春晚始于 1956 年,最初以新闻纪录片的形态呈现。1983 年,伴随电视时代,央视春晚播出,其共同点在于,文艺演出皆以群众联欢的形式展开。伴随电视传媒的演进,央视春晚由录播转为现场直播,为传统的年味增添了一抹现代的绚丽色彩,春晚的活动亦从央视拓展至乡村与企业,从电视发展网络。
随着春晚的发展,人们愈发觉得春晚缺乏亮点?是审美疲劳所致?或许有此因素,是节目内容缺乏新意?也并非全然如此,是主持人水平欠佳?更非如此。根本缘由何在?我认为:
其一,丧失了联欢的本真。春晚最为根本的艺术呈现方式乃联欢,即演职人员与观众互动娱乐,并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演出之中,强化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进了联欢会的亲和力,使艺术融入大众,令电视机前的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如今的央视春晚,舞台阻隔了观众与演艺人员,联欢徒有其名,实则名不副实。人们始终怀念 1983 年的春晚,缘由大抵在此。
其二,节目的大众化欠缺。当下的央视春晚现场科技感满溢,不管是舞台设计、灯光,还是舞美等,皆极为华美,应当说在这方面的投入颇为不菲,从赞助商的名单中大致也能窥知一二。然而,电视大众所渴求的是真实生活,是质朴情怀。这便是如今人们仍在不断传颂陈佩斯、朱时茂两位艺术家作品的根源所在。
其三,部分作品过于冗长。联欢晚会实则为大众的文化快餐,倘若皆依照所谓的精品精心雕琢打造,犹如让中国的农民观赏意大利的裸雕,我至今仍不习惯出访时享用西餐,不合口味。我觉得联欢晚会的节目应当脍炙人口、活泼多样,是源于生活提炼而成的佳作。一首《我的中国心》《难忘今宵》引发了世世代代人的共鸣。
其四,主持人无需华丽光鲜。主持人高端大气的阵容不应成为春晚的关键核心要素,回想当年的央视春晚主持人主要由演员担纲。主持人的职责是串联台词,通俗来讲就是报幕。过度凸显主持人,会转移春晚的焦点,或者致使晚会焦点迷失。尤其是新年钟声的报时,需改进主持人的主持方式,让主持人轻松应对,而非备受煎熬,仅需一名主要报时人员掌控全局即可。
来源:汪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