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接到了《寿光记忆》团队电话,说要举行一个关于《寿光记忆》下一步如何发展创新的座谈会,两年的时间,《寿光记忆》已经制作了接近三百期,在抖音平台,微信视频号等广泛传播,讲述寿光故事,留住乡愁记忆,两年多的时间,寿光记忆已经扎根大众,深入人心。
前几天,接到了《寿光记忆》团队电话,说要举行一个关于《寿光记忆》下一步如何发展创新的座谈会,两年的时间,《寿光记忆》已经制作了接近三百期,在抖音平台,微信视频号等广泛传播,讲述寿光故事,留住乡愁记忆,两年多的时间,寿光记忆已经扎根大众,深入人心。
现在,寿光记忆我基本每期必看,就是我刷不到,也有别的网友推送给我看,老网友们都知道我喜欢这一类视频。
一直有个愿望,想来《寿光记忆》团队的工作室交流学习,这是一个让我尊敬的制作团队,这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平时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投入到《寿光记忆》的采编、拍摄、搜集资料中,一人多能,身兼多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有这么一群人,有这么一个团队,干干净净的守着初心,为寿光历史的挖掘传承传播,不遗余力、不求回报、默默付出奉献,怎不让人心生敬意呢?
《寿光记忆》迎合了当下盛行短视频的特点,短小精致,而且很有营养,还很接地气,甚至还能把一些枯燥的历史知识平白的叙述起来,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一砖一瓦老建筑,一字一行老照片,城台遗址跨越千年沧桑。总能在《寿光记忆》中引起共鸣,勾起回忆。《寿光记忆》还承载着乡愁,让远在他乡的寿光人,更是别有一番思乡滋味在心头,寿光故事太厚重,寿光记忆太浓厚。
我一直关注着《寿光记忆》成长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历史建筑,到关于寿光的老照片,再到后来通过婚礼录像来呈现当时的城市街景,道路交通,工具出行,以及当时人们的穿衣打扮,精神面貌等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有老故事,也有新内容,总能勾起你心底的回忆。
《寿光记忆》是寿光历史资料的发掘者也是传播者。
事物发展都会有瓶颈期,后续或许有资料缺乏,线索枯竭,以及团队运行等等问题。
《寿光记忆》是不是可以把视野扩大一些,信息面广一些,比如寿光的十城九台,古遗址,寻访县志记载中的古寺庙遗址,一些寺庙毁于“破四旧”时期,一些老年人还健在,听他们讲述一下,结构方位等等,或许还能通过讲述制作出建筑复原图来,民间的口口相传,也是历史的补充,甚至更接近真相。再就是前段时间文史爱好者群里说的那个“南关八景”,“西关八景”等等,老人们还健在,还画了主要建筑位置图,可以做做这些。再就是一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者后代,听他们讲讲老故事,老故事也应该是寿光记忆的一部分。
再就是寿光的工业这一块,当然这一块比较宏大,对于短视频来说,有点吃不消,适合纪录片。也不是不能做,前几天我们同学聚会说到了寿光工业区,说到了化肥厂,当年寿光化肥厂是全国的“小氮之光”。当时每个厂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省优部优称号不少,也可以挖掘整理一下。
《寿光记忆》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我们见证了它的成长,若干年后回头看,《寿光记忆》在寿光的历史中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眼下,《寿光记忆》已经熠熠生辉。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