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探华夏》:解读中华文明基因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02 02:40 2

摘要: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成语探华夏》收官。节目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20组选手,围绕“物华天宝”“金戈铁马”“人间烟火”“风流人物”“四通八达”“薪火相传”六大主题,通

作者:郑焕钊(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成语探华夏》收官。节目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20组选手,围绕“物华天宝”“金戈铁马”“人间烟火”“风流人物”“四通八达”“薪火相传”六大主题,通过探本溯源、三足鼎立和扶摇直上等环节进行比拼,争夺“成语探源人”的荣誉称号。这种以成语作为精准文化切片,通过文化专家讲解、沉浸式互动阐释、穿越式剧场演绎的创作方式,呈现了浓缩于四字“密码”中的文明基因,带领观众感受典故背后的思想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成语一般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在微小的固定结构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智慧和民族精神,既是文明传承的活态载体,更是贯通古今的文化甬道。《成语探华夏》敏锐捕捉到成语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将成语分别置于建筑器物、军事韬略、市井世态、人文交流与文明传承等主题视野中,揭示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物华天宝”中,青铜重器重焕辉光,飞檐斗拱诉说营造法式;当“金戈铁马”以铁马冰河入梦,用烽火狼烟再现兵家韬略;“人间烟火”更让成语化作炊烟袅袅,在柴火毕剥声与市井喧嚣中,将文化温度注入每个平凡的日子……节目在文学的舒展、考古的实证与历史的褶皱等多重文明视域中,打开成语凝缩的意义空间,让观众能透过节目设计的环节与情境,直观地感受千年成语经纬中蕴含的工艺匠心、智慧谋略、英雄气概和美好愿望,感悟其中至今仍活跃着、生长着的文化精神。

节目更以成语为密钥,通过对文明脉络的立体化描摹、对精神遗产的当代性诠释,多向度破译中华文明传承生生不息的基因图谱。在“韦编三绝”的故事中了解先民对知识的虔诚叩拜,于“群贤毕至”的场景里感受魏晋名士的傲然风骨,这种沉浸式文化解读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当“退避三舍”的战略智慧与“负荆请罪”的担当精神交相辉映,当“胡服骑射”的革新气魄与“百川归海”的融合胸襟古今对话,历史发展的多维图景在成语的万花筒中渐次展开。这些浓缩文明密码的成语,既如璀璨星辰标记着文明演进的轨迹,更似文化基因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节目将五千年文明积淀转化为当代精神养分,让观众在触摸历史脉动的同时,感受到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破茧重生的磅礴力量。

在历史纵深与文化广度的交融中,《成语探华夏》搭建起文明长卷与成语镜像的对话舞台。这种节目形式不仅使观众能准确掌握成语精髓,体悟其承载的深邃历史智慧与人文精神,更让他们在对成语背后多重文化意象与历史肌理的解谜式探寻中,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宏阔图景和复杂脉络。借助这种多维立体的知识建构,节目使成语突破语言符号的局限,升华为贯通古今的文化信使,为传统文脉的当代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