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神空洞”到“打动监制”:丁真演技蜕变背后的破局之路

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1 02:22 2

摘要:2025年5月10日,《无限超越班》最新一期节目中,藏族青年丁真凭借在经典剧目《食神》试戏环节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飞行监制薛家燕的高度赞赏。这位曾被质疑“眼里没戏”的流量新人,用一段质朴真挚的表演完成了从“演技翻车”到“口碑逆袭”的蜕变,也为娱乐圈的“流量转型”

2025年5月10日,《无限超越班》最新一期节目中,藏族青年丁真凭借在经典剧目《食神》试戏环节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飞行监制薛家燕的高度赞赏。这位曾被质疑“眼里没戏”的流量新人,用一段质朴真挚的表演完成了从“演技翻车”到“口碑逆袭”的蜕变,也为娱乐圈的“流量转型”话题提供了新的注脚。

试戏高光:以真情打动资深监制

在《食神》的试戏考题“外地过年吃到家乡菜”中,丁真需演绎角色的复杂情绪:漂泊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食物触发的温暖与感伤。据现场艺员透露,丁真并未依赖技巧性表演,而是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将情感层层递进。尤其在端起“家乡菜”的瞬间,他眼眶微红、喉头颤动的细节,让薛家燕直言“被代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同场竞技的刘奕畅也感叹:“他的进步肉眼可见,情感表达非常自然!”这一表现与两个月前他在《白蛇传》单元中因忘词、眼神空洞遭曾志伟批评的“翻车现场”形成鲜明对比。

成长轨迹:从争议到突破的“演员觉醒”

丁真的演技进阶并非偶然。2025年初加盟《无限超越班》时,他坦言自己“零基础”,仅凭直觉表演。节目总导演范家驹曾评价他“像一张白纸”,需要从“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基础训练起步。尽管初期因台词生硬、准备不足备受质疑,丁真却展现出极强的学习韧性。例如,在曾志伟的严厉指导后,他反复练习眼神聚焦和情绪代入,甚至向同组演员请教台词断句技巧。此次《食神》试戏的成功,正是他消化批评、沉淀自我的成果。

薛家燕的认可更具象征意义。作为香港影视圈的“常青树”,她以对表演的严苛著称,曾在90年代复出后凭《真情》《皆大欢喜》等剧重塑事业高峰,深谙演员的成长之道。她对丁真的肯定,不仅是对其当下表现的褒奖,更传递出行业对“流量转型”的期待:演技的提升需要时间,但真诚与努力终会被看见。

流量与实力:一场双向奔赴的行业实验

丁真的蜕变背后,折射出演技类综艺的深层价值。《无限超越班》通过“导师实战指导+行业资源对接”的模式,试图为跨界艺人搭建成长通道。例如,节目组邀请制片人现场观摩,为学员争取影视邀约;丁真此前参与的纪录片客串和短剧拍摄,也为其积累了镜头经验。这种“以演代练”的方式,让非科班出身的他逐渐找到表演节奏。

然而,流量明星的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网友对其评价两极分化:一方认为“综艺有剧本,进步仅是剪辑效果”;另一方则肯定他“敢于直面短板,态度值得鼓励”。对此,丁真在采访中回应:“演员的身份是责任,我会继续学习,用作品证明自己。” 这种清醒的认知,或许是他突破“花瓶”标签的关键。

未来可期:从“甜野男孩”到“实力派”的进阶

丁真的故事,为娱乐圈提供了“流量转型”的样本。他的成功并非单纯依赖人气,而是通过持续吸收行业养分,将自身特质与角色融合。正如薛家燕所言:“好的表演需要生命力,而他身上有种未被磨灭的纯粹。” 这种特质在商业化演技泛滥的当下尤为珍贵。

展望未来,丁真已确认参演电影《永不失联的爱》,编剧饶雪漫看中其“原始生命力”,认为他能赋予角色独特的真实感。若他能持续深耕演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拓展戏路,或将成为打通“流量”与“实力”壁垒的新生代代表。

结语

从理塘草原到演技舞台,丁真用一场“逆袭”证明了:流量并非原罪,真诚与努力终会破局。薛家燕的掌声,不仅是对一个演员的认可,更是对行业多元生态的拥抱——或许,这才是《无限超越班》真正的“超越”意义。

来源:JJLIN微吧

相关推荐